lange耦合器设计步骤_一文掌握定向耦合器设计

本文详细介绍了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分类及其设计步骤,包括Lange耦合器的创新设计。定向耦合器在功率分配、信号检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耦合度、隔离度、方向性等参数实现信号的定向传输。文章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定向耦合器,如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耦合线定向耦合器和Lange耦合器,强调了Lange耦合器在实现紧耦合方面的优势。此外,文章提供了设计实例和相关专利,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设计定向耦合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文章共8000字,阅读需要30分钟。水平有限,多有纰漏,还望海涵。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我们在功分器设计一文中,详细叙述了功分器设计的相关知识,功分器主要实现功率的比例分配,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输入信号能够按照一定的相位和功率关系去分配,比如发射机,收信机的工作状态监控,从而构成混频器,衰减器,移相器,功率放大器等等,这个功率混合电路就叫做定向耦合器。

相关阅读

详解定向耦合器之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详解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波导定向耦合器

这些定向耦合器,您用过吗?

Julius Lange 和他的耦合器(内附论文下载)

No.1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包括:工作频带,插入损耗,耦合度,方向性与隔离度。

工作频带: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微波元件,其任何工作特性都与其工作频率相关,只有当工作频率确定下来之后,才能设计出满足工作频带内要求的定向耦合器

插入损耗:主要是指主路输出端与主路输入端的信号功率比值,包括耦合损耗和导体介质的热损耗,当然也包括反射损耗以及某些条件下的辐射损耗。

耦合度:描述耦合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信号的比例关系,通常用dB表示,耦合度越大,耦合端口输出功率越小。耦合度的大小由定向耦合器的用途决定,通常3dB定向耦合器可用作信号的等比例分配;40dB以上的耦合器经常用在信号的检测上。

隔离度:描述主路输入端口与耦合支路隔离端口关系,理想情况下,隔离端口无信号输出,隔离度为无穷大;

方向性:描述耦合支路耦合端口和隔离端口的比例关系。方向性=耦合度-隔离度

定向耦合器的指标我们可以根据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定向耦合器作为一个四端口网络,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信号输入端口1 的功率为P1,信号输出端口2 的功率为P2,信号耦合端口3的功率为P3,信号隔离端口4的功率为P4.

bf29e94cc658b2bce92279782cf998b7.png

那么定向耦合器的四大参数可以表示为:

5a8435a19869edded3d474d7f12eba7c.png

No.2 定向耦合器的分类

我们知道了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参数,那么对于常用的定向耦合器,根据其构成可分为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和分布参数定向耦合器;分布参数定向耦合器又可以依据其耦合方式和传输线的组成分成微带定向耦合器,波导定向耦合器等等。

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

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就是由集总参数元器件构成的定向耦合器,也就是由集总参数的电感电容组成的。下图是集总参数组成的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c1803f5ca2056f9f33944ce9ee0e6bcc.png

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其结构简单,可根据电路性质分为低通型(电路a)和高通型(电路b),其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包括耦合系数C,端口阻抗Z0和工作频率f0。

2,将上述指标参数带入下列公式,直接计算,得到k,Z0s和Z0p:

2293b54efb11ba555cb941c04ffa2ffe.png

3,根据系统所需要,选用合适的电路模型——高通型/低通型,再套公式:

低通型:

8409bdde8aef4ed15643ae21e7944f67.png

高通型:

ace166d3ae75878e73d566689c2db4ec.png

最后最好在仿真软件里面再做一下仿真。。。

哦了。。。。。

看示例:

393d157583fd966a6ac7b7d4d2a99137.png

看结果:

c0375826f8bd15b0aaf71a885d8b87ba.png

分布参数定向耦合器

分布参数定向耦合器就是利用分布参数元器件构成了,简单来说就是用各种传输线来做的一个四端口无源器件。从构成来说可分为分支线型和耦合线型。

分支线型

17ab1babbde33d8e9db1d95b172c3864.png

耦合线型

6998b2cd539aea71e0ccd707cc7d0378.png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学习过这两种定向耦合器的性质,需要特殊注意的是,分支线的端口3是耦合端口,端口4是隔离端口,而耦合线型刚好相反。从这个角度来说,耦合线型有一个180°反向效应。

3.1 分支线型定向耦合器

下图是常见的一种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示意图,由主线,副线和两个耦合分支线构成。主线,副线和分支线即可以有微带线构成,也可以由带状线,同轴线组成。常见的是微带线型的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391c0f942f65a98692dcb277166e0885.png

所有定向耦合器的定向耦合特性都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波或者波分量在耦合端口叠加,并在隔离端口相抵消而产生的。对于上图的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分支线的长度和间距都是四分之一波长。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它的定向性是怎么来的?

我们以上图定向耦合器为例,分别看一下信号在定向耦合器的四个端口个是怎么工作的?

1,假设端口(1)为输入端,信号有两条路径到端口(4),如下图所示。第一条路径的波程为四分之一波长,第二条路径的波程为四分之三波长,波程差为二分之一波长,对应的相位差为180°。相位相反,互相抵消。当两路信号的幅度完全相等时,完全抵消。那么端口(4)就是定向耦合器的隔离端

89eaa3b018cce7b63393144be21531a9.png

2,那么端口(2)呢?似乎路径与端口(4)完全一样,两路信号也是程180°的相位差,互相抵消。那么,当端口(4)为隔离端时,路径A>B的信号幅度远大于路径A>D>C>B过来的信号,那么这个抵消的部分,就是定向耦合器的耦合损耗。端口2把剩余的信号传输过去,这个就是直通端

3a3455140a8239b36de60c4a6e5a9da1.png

3,继续看端口(3)。两路信号到达C点的波程长度一样,都是二分之一波长,相互叠加,为耦合端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查找关于兰格电桥三级耦合的设计原理和相关信息,特别是在RF电路中的应用。首先,我需要明确用户的问题。用户提到的是“兰格电桥三级耦合”,而根据之前的引用内容,主要涉及的是Lange耦合器和电桥的设计。用户可能将“Lange电桥”与三级耦合结构联系起来,需要确认这两者是否相关。 首先,回顾已有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带状线8343电桥的结构,引用[2]和[3]详细介绍了Lange耦合器设计,包括其作为定向耦合器的应用,结构特点以及ADS软件的设计方法。Lange耦合器通常是四分之一波长结构,具有多指交叉的微带线,用于实现宽带耦合。用户提到的“三级耦合”可能是指多级耦合结构,或者是Lange耦合器中的多指结构,需要进一步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兰格电桥”是否就是Lange耦合器。根据引用[3],Lange耦合器是一种微带型定向耦合器,属于正交耦合器,具有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之间的90度相位差。而电桥通常指功率分配或合成的器件,如混合电桥,可能结合了耦合器的功能。因此,兰格电桥可能是指基于Lange耦合器结构的电桥设计。 关于三级耦合,可能的解释是采用多级耦合结构来增强性能,比如增加带宽或提高耦合度。例如,在定向耦合器中,通过级联多个耦合单元可以实现更宽的带宽或更平坦的耦合响应。这可能与用户提到的三级耦合相关。 接下来,需要参考现有的资料,特别是引用[3]中提到的ADS仿真Lange耦合器设计步骤,以及结构参数如微带线宽度W、间距S、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等。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如何设计这种具有三级耦合的Lange电桥,包括参数计算和优化方法。 此外,用户提到的RF电路设计需要关注高频特性,如阻抗匹配、损耗、相位平衡等。Lange耦合器由于其多指结构,能够在较宽的频带内保持较好的性能,适合RF应用。三级耦合可能进一步扩展这些特性,但需要具体的设计方法,比如如何分布耦合级数,如何调整各段的尺寸和间距以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 可能的疑问点:是否存在标准的“三级耦合”Lange电桥设计?或者用户是否指的是多节耦合结构?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根据现有信息,可以推测三级耦合可能是指多级或分段的耦合结构,用于增强性能。 总结设计原理:基于Lange耦合器的多指交叉结构,通过多级耦合段实现更优的带宽和耦合度,每级可能对应不同的耦合参数,整体采用λ/4波长设计,并通过ADS等仿真软件进行参数优化和性能验证。 接下来需要将这些思考整理成结构化的回答,涵盖兰格电桥的结构、三级耦合的设计原理、关键参数、设计步骤以及在RF电路中的应用,同时引用提供的资料作为支持。</think>关于兰格电桥(Lange耦合器)的三级耦合设计原理及RF电路实现,其核心在于多指交叉微带线结构和多级耦合单元的协同作用。以下从结构特性、设计原理、关键参数和实现步骤四个层面进行说明: ### 1. 兰格电桥三级耦合的结构特性 - **多指交叉布局**:Lange耦合器通过4-6根交替连接的微带线实现宽带耦合[^3],三级耦合可能指增加耦合单元级数(如三段λ/4波长结构)以提升性能。 - **介质层叠结构**:参考带状线电桥设计[^1],三级耦合可能采用三介质片堆叠,中间层双面蚀刻多级耦合图形,上下层为支撑介质。 ### 2. 设计原理与理论依据 - **正交耦合特性**:直通端口(②)与耦合端口(③)输出存在90°相位差,满足电桥的功率合成/分配需求[^3]。 - **宽带匹配机制**:多级耦合通过调整各段耦合系数(如-3dB、-6dB级联),扩展工作带宽并改善平坦度。 - **奇偶模分析**:基于传输线理论,通过奇模和偶模阻抗计算实现端口隔离与阻抗匹配,公式为: $$Z_{0e} = Z_0 \sqrt{\frac{1+C}{1-C}}, \quad Z_{0o} = Z_0 \sqrt{\frac{1-C}{1+C}}$$ 其中$C$为耦合系数,$Z_0$为系统特征阻抗。 ### 3. 关键设计参数 | 参数 | 说明 | 典型值/公式 | |------------|--------------------------------------|--------------------------------| | 中心频率 | 工作频段中心点 | 如2.4GHz、5.8GHz | | 耦合度 | 端口③功率与输入功率比值 | 3dB、6dB(三级可能为10dB级联) | | 线宽(W) | 微带线宽度,决定阻抗 | $W = \frac{2h}{\pi} \ln\left(\frac{8h}{t} + 0.25\frac{t}{h}\right)$(h为介质厚度) | | 线间距(S) | 相邻微带线中心距,影响耦合强度 | 通常0.1-0.3mm(需电磁仿真优化)| | 节数(N) | 耦合单元数量,三级耦合对应N=3 | $\lambda/4$长度×3段 | ### 4. RF电路实现步骤 1. **指标定义**:确定中心频率(如5.8GHz)、带宽(≥20%)、耦合度(如三级10dB)、隔离度(>25dB)。 2. **初始参数计算**: - 使用ADS LineCalc工具计算$\lambda/4$长度及50Ω微带线宽W。 - 根据耦合度需求,通过奇偶模阻抗公式反推所需$Z_{0e}$和$Z_{0o}$。 3. **三维结构建模**: ```python # 示例:生成三级耦合微带线布局参数 num_sections = 3 # 三级耦合 section_length = quarter_wavelength # 每段λ/4 for i in range(num_sections): adjust_width(W_i) # 第i段线宽优化 adjust_spacing(S_i) # 第i段线间距调整 ``` 4. **电磁仿真优化**: - 在ADS Momentum中导入版图,设置端口边界条件。 - 扫频分析S参数,重点优化S11(回波损耗)、S31(耦合度)和S41(隔离度)。 5. **实测验证**: - 制作PCB原型,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散射参数。 - 对比仿真与实测结果,迭代优化线宽/间距。 ### 5. 典型应用场景(RF电路) - **5G毫米波阵列天线**:用于多通道功率分配与合成,支持波束成形。 - **射频前端混频器**:作为90°电桥实现单平衡混频,抑制本地振荡泄漏。 - **6GHz WiFi 6E设备**:在频段5.925-7.125GHz内完成信号采样与监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