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tid,第一篇SCI论文投稿经历(计算机专业)---(原创)

一位三流大学的“大龄”副教授分享了他首次成功投稿SCI论文的经历,从研究网络虚假评论人识别到历经多次失败,最终在The Computer Journal发表。他强调了学术研究的诚实和创新,以及论文写作技巧的重要性。这篇论文的旅程揭示了即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坚持和努力也能实现学术目标。

上周获悉投往 The computer journal

的SCIE检索论文终于接收,历时半年。人生第一篇SCI,内心极度喜悦,感慨良多。这几年本人一直在小木虫论坛逛,前辈们的投稿经历给本人极大信息和启发,加上计算机学科的SCI论文更难,为答谢小木虫,激励并指引后人继续冲击SCI,我愈发感觉有必要写一篇投稿历程的帖子了。

本人来自一个三流大学,是一个“大龄”副教授,虽天资聪颖,但经历坎坷,所以虽已中年,但成果寥寥无几,在学校里也无名无份。硕士毕业后,也写了一些“中档”论文,但高大上的论文一直没有,也一直是本人的梦想。本人没有读博士,但经历过高人指点,对读博士的那些事儿也基本了解。不谦虚的讲,有些博士也未必有俺的学术思维的深度。:-)话有点离题了,赶紧转入正题,说说本次SCI论文的投稿经历。

我研究目前的领域---网络虚假评论人识别,算起来也有3年多了罢。感觉这个课题有较大实用性,又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问题,几乎无法解决。很多人感觉这个方向太窄,没什么研究的。但俺既然已经决定,就端的没有回头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刚开始接触这个课题,看了一些文献,感到很茫然,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的虚假评论者,没有看到数据集,所以很难有什么印象,更别谈什么思路,什么创新。后来发现其中一篇论文,只有6页,感觉真的看懂了,而且很有意思,所以琢磨能不能在别人基础上做点什么。硬着头皮,总算发现了一点改进的可能性,经过一些实验,写出一篇论文,投了《计算机科学》,很快就中了。当然这个杂志不是本人的志向,偶的心中一直想着做点儿一鸣惊人的大事。

但三流学校里发SCI论文真的很难。没有学术氛围,没有检索资料。计算机学科本身就是国际会议的天堂,杂志很少有人读,也很少有人引用。但再高的计算机国际会议(如SIGMOD,VLDB,...),在我校领导眼里都是一视同仁的垃圾。他们眼里只有SCI,EI。在这种环境下,本人也只能冲击SCI,以获得领导的承认。

第二年,本人继续改进那个想法,有了较大改善,心中不免有些冲击SCI的打算,于是历时一个月,终于写出了一篇英文手稿,积极冲击SCI。然而当时不知道,这片论文其实仅仅是《计算机科学》的档次,果不其然,投了3个地方,无一例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