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练习程序(最大类间方差二值化图像)

本文分享了使用Matlab进行图像二值化的实践过程。作者重新编写了早期的图像处理代码,采用《特征提取与图像处理》一书中描述的方法,通过计算图像的直方图、概率分布、亮度均值及类间方差,最终实现了图像的二值化,并展示了原图与处理后的对比效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个过去也实现过,不过现在回头看,当时写的还真是糟糕,所以现在决定用matlab重写了。而且当时的方法现在来看还真是不怎么样呢。

  这里用的方法是《特征提取与图像处理》3.3.4里的。

  下面是代码:

function main

    img=imread('lena.jpg');
    imshow(img);
    img=double(img);
    [m n]=size(img);
    
    Hist=zeros(1,256);
    for i=1:m
        for j=1:n
            Hist(img(i,j)+1)=Hist(img(i,j)+1)+1;    %求直方图
        end
    end

    p=Hist/(m*n);       %直方图概率分布
    uT=sum((1:256).*p(1:256));  %图像亮度均值,其实比真正的均值要大1,所以后面减了1

    sigma_2=zeros(1,256);
    for k=1:256
        sigma_2(k)=(uT*w(k,p)-u(k,p))^2/(w(k,p)*(1-w(k,p)));    %类间方差 
    end
    [tmp index]=max(sigma_2);       %求最大类间方差的索引
    index=index-1;                  %这里索引是1-256,实际图像灰度是0-255,所以减1
    
    imgn=img>index;
    figure;
    imshow(imgn);
    
    function re=w(k,p)      %直方图前k个亮度级的0阶累积矩
        re=sum(p(1:k));   
    end

    function re=u(k,p)      %直方图前k个亮度级的1阶累积矩
        re=sum((1:k).*p(1:k));
    end
        
end

效果:

原图

二值化后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tiandsp/archive/2012/12/12/281523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