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中的RST复位信号

TCP中的RST复位信号

 

在TCP协议中RST表示复位,用来关闭异常的连接,在TCP的设计中它是不可或缺的。

发送RST包关闭连接时,不必等缓冲区的包都发出去,直接就丢弃缓存区的包发送RST包。而接收端收到RST包后,也不必发送ACK包来确认。

TCP报文中有一个RST标志位,如下图:

 

 

产生RST的原因

1、端口未打开

服务器程序端口未打开而客户端来连接,例如telnet一个未打开的TCP的端口可能会出现这种错误。

比如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一个SYN请求,表示想要连接主机B的40000端口,但是主机B上根本没有打开40000这个端口,于是B就向主机A发送了一个RST。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服务器程序core dump之后重启之前连续出现RST的情况会经常发生。

 

 

2、提前关闭

比如主机A和主机B正常建立连接后,A向B发送了FIN包要求关连接,B发送ACK后,网断了,A通过若干原因放弃了这个连接(例如进程重启)。网通了后,B又开始发数据包,A收到后表示压力很大,不知道这野连接哪来的,就发了个RST包强制把连接关了,B收到后会出现connect reset by peer错误。

 

3、在一个已关闭的连接上收到数据

 

 

4、请求超时

 

 

 


 

RST攻击

服务器A和服务器B之间建立了TCP连接,此时服务器C伪造了一个TCP包发给B,使B异常的断开了与A之间的TCP连接,这就是RST攻击。
那么伪造什么样的TCP包可以达成目的呢?我们至顶向下的看:

  • 假定C伪装成A发过去的包,这个包如果是RST包的话,毫无疑问,B将会丢弃与A的缓冲区上所有数据,强制关掉连接;
  • 如果发过去的包是SYN包,B会表示A已经发疯了(与OS的实现有关),正常连接时又来建新连接,B主动向A发个RST包,并在自己这端强制关掉连接;

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达到复位攻击的效果。似乎挺恐怖,然而关键是C如何能伪造成A发给B的包呢?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源端口和序列号。
一个TCP连接都是四元组,由源IP+源端口、目标IP+目标端口唯一确定一个连接。所以,如果C要伪造A发给B的包,要在上面提到的IP头和TCP头,把源IP、源端口、目标IP、目标端口都填对。这里B作为服务器,IP和端口是公开的,A是我们要下手的目标,IP当然知道,但A的源端口就不清楚了,因为这可能是A随机生成的。当然,如果能够对常见的OS如windows和linux找出生成source port规律的话,还是可以搞定的。
此外,伪造的TCP包里需要填序列号(SeqNum),如果序列号的值不在A之前向B发送时B的滑动窗口内,B是会主动丢弃的。所以我们要找到能落到当时的AB间滑动窗口的序列号。这个可以暴力解决,因为一个sequence长度是32位,取值范围0-4294967296,如果滑动窗口大小为65535的话,则最多只需要发65537(4294967296/65535=65537)个包就能有一个序列号落到滑动窗口内。RST包是很小的,IP头+TCP头也才40字节,算算我们的带宽就知道这实在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搞定。

 

 

 

 

参考文档:

http://my.oschina.net/costaxu/blog/127394

http://www.cnblogs.com/lulu/p/4149562.html

http://blog.csdn.net/russell_tao/article/details/7228923

 

<think>好的,用户让我介绍一下TCP中的RST报文。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TCP协议的基本知识。RST是Reset的缩写,也就是复位报文。在TCP连接中,RST用于异常终止连接。 用户之前问过DNS欺骗的检测方法,现在转向TCPRST报文,可能是在学习网络协议的安全问题,或者是想了解网络攻击和防御相关的知识。比如,RST攻击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攻击者发送伪造的RST报文来中断合法连接。 接下来,我需要明确RST报文的作用和常见场景。比如,当一方收到不应该出现的报文时,可能会发送RST来重置连接。例如,如果连接已经关闭,但对方还发送数据,这时候就会用RST回应。此外,RST报文不需要经过四次挥手,直接终止连接,这和正常的FIN挥手不同。 然后要考虑RST的格式,TCP中的RST标志位是其中一个控制位,占1位。当该位设置为1时,表示这是一个复位报文。需要解释RST报文的结构,可能不需要太深入,但应该提到关键字段,比如序列号和确认号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用于验证报文的合法性。 用户可能想知道RST报文的应用场景,比如连接终止、拒绝连接、处理异常等。同时,需要注意RST攻击的情况,比如攻击者伪造RST报文导致连接中断,这也是网络安全中的一个点。这时候可能需要提到防御方法,比如使用防火墙规则过滤非法RST包,或者使用加密协议如TLS来防止伪造。 另外,用户可能对RST和FIN的区别感兴趣,需要做一个对比,说明RST是立即终止,而FIN是正常关闭流程。还可以举例子,比如服务器崩溃后重启,客户端继续发送数据,服务器会响应RST。 在技术细节方面,可能需要提到序列号匹配的问题,合法的RST报文需要正确的序列号,否则会被忽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攻击需要猜测序列号才能成功发送有效的RST报文。 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重要点,比如RST报文的产生条件,如何处理RST,以及在不同操作系统中的行为差异是否值得提及。不过作为基础介绍,可能不需要太深入操作系统层面的细节。 最后,总结RST的作用、常见场景、安全问题和防御措施,确保回答结构清晰,逐步展开,符合用户之前要求的被动监听、主动探测等方法的类似结构。同时,注意使用中文,避免使用Markdown,保持口语化,但内容要准确可靠。</think>### TCP RST 报文详解 **RST(Reset)报文**是 TCP 协议中用于**异常终止连接**的控制报文。当通信的一方检测到连接出现严重错误或需要强制关闭时,会发送 RST 报文,直接中断当前连接,无需经过正常的四次挥手过程。 --- #### **RST 报文的作用与触发条件** 1. **异常终止连接** - **场景**:当一方收到不属于当前连接的报文(如序列号不匹配、端口未监听),或检测到非法状态(如半开连接)时,发送 RST 报文。 - **示例**: - 客户端尝试连接服务器未监听的端口,服务器直接回复 RST。 - 连接已关闭后,一方仍发送数据,接收方以 RST 响应。 2. **强制关闭连接** - **场景**:应用程序或系统主动要求立即终止连接(如程序崩溃、资源不足)。 - **对比**:与 FIN 报文(正常关闭)不同,RST 不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直接丢弃未处理的数据。 3. **防御攻击** - **场景**:检测到恶意流量(如 SYN 泛洪攻击)时,发送 RST 清空连接队列。 --- #### **RST 报文格式与关键字段** - **TCP 头部标志位**:RST 标志位设为 `1`(即 `RST=1`)。 - **序列号与确认号**: - 序列号需在接收方期望的范围内,否则 RST 无效(防止伪造攻击)。 - 若 RST 用于响应已建立连接,确认号应匹配对端最后发送的数据序列号。 --- #### **常见 RST 场景分析** 1. **连接尝试失败** - 客户端向服务器未监听的端口发送 SYN 报文,服务器回复 RST+ACK。 - **抓包示例**: ```plaintext Client → Server: SYN (Seq=100) Server → Client: RST, ACK (Seq=200, Ack=101) ``` 2. **半开连接终止** - 一方异常断开(如断网),另一方发送数据时会收到 RST。 - **示例**: - 服务器崩溃重启后,客户端继续发送数据,服务器回复 RST。 3. **协议栈主动干预** - 操作系统检测到非法报文(如校验和错误),直接发送 RST。 --- #### **RST 攻击与防御** 1. **RST 攻击原理** - 攻击者伪造 RST 报文(需猜测源/目标 IP、端口及序列号),强制中断合法连接。 - **影响**:用户访问被劫持(如强制退出网页、断连游戏)。 2. **防御措施** - **序列号随机化**:现代系统使用随机初始序列号(ISN),增加猜测难度。 - **状态检测防火墙**:过滤不符合连接状态的 RST 报文(如未建立连接的 RST)。 - **加密传输**:使用 TLS/SSL 加密数据,攻击者无法解析 TCP 层信息。 --- #### **RST 与 FIN 的区别** | 特性 | RST 报文 | FIN 报文 | |--------------|-------------------------|-------------------------| | **关闭方式** | 强制终止,不保证数据完整 | 协商关闭,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 | **响应要求** | 无需确认 | 需对方确认(ACK) | | **适用场景** | 错误处理、攻击防御 | 正常连接终止 | --- #### **总结** RST 报文是 TCP 协议中处理异常的核心机制,其核心功能包括**快速终止连接**和**纠正协议状态**。理解 RST 的触发条件与防御方法,对网络故障排查(如分析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错误)和抵御网络攻击(如 RST 注入)至关重要。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抓包工具(如 Wireshark)和日志分析,定位 RST 报文的来源及原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