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线程详解

线程的基本概念

  • 在Java中,线程(Thread)是并发编程的基本单元。线程允许一个程序执行多个任务(代码路径),从而提高效率和响应性。下面是对Java线程的详细介绍,包括概念、实现方法、线程的生命周期、常见的线程管理工具和最佳实践等。

1. 线程的基本概念

  • 进程与线程:
    •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执行的一个程序实例,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
    • 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和资源。
  • 多线程的意义:
    • 并发:多线程可以让程序执行多个任务,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尤其是在I/O密集型任务中,如文件读取、网络请求等。
    • 并行:在多核处理器上,多个线程可以同时在不同的CPU核心上运行,实现真正的并行处理。

2. 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2.1 继承Thread类

通过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来定义线程,然后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

示例代码: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
        thread.start(); // 启动线程,run()方法将被执行
    }
}

2.2 实现Runnable接口

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的run()方法,然后将其传递给Thread对象并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这种方式更为灵活,因为它允许类继承其他类,同时实现多线程。

示例代码: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Runnable is running.");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thread.start(); // 启动线程,run()方法将被执行
    }
}

3. 线程的生命周期

Java中的线程在运行时经历不同的状态,每个状态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 新建状态(New):线程对象被创建,但还未启动。
  • 就绪状态(Runnable):线程已经启动,等待CPU分配时间片执行。
  • 运行状态(Running):线程获得CPU时间片,正在执行run()方法中的代码。
  • 阻塞状态(Blocked/Waiting/Timed Waiting):线程因某种原因被阻塞,等待某个条件的满足(如等- 待锁释放、计时器到期等)。
  • 终止状态(Terminated):线程的run()方法执行完毕或因未捕获的异常而终止。

4. 线程的常见操作

4.1 线程休眠(sleep())

Thread.sleep(milliseconds)方法使当前线程暂停执行一段时间,但不释放锁。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sleeping...");
            Thread.sleep(2000); // 线程休眠2秒
            System.out.println("Thread woke up.");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4.2 线程等待(join())

join()方法在Java中用于线程间的协调和等待。它使一个线程等待另一个线程完成执行后才继续执行

示例代码: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 + i)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如何在vue.config.js中连接前端和后端。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Vue.js的配置相关的内容。Vue CLI的项目通常会用vue.config.js来配置开发服务器或者Webpack的设置。连接前端和后端,可能涉及到开发时的代理设置,或者生产环境的API路径配置。 首先,用户可能在开发环境下遇到跨域问题,因为前端和后端可能运行在不同的端口上。这时候,配置devServer的proxy是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代理可以帮助将前端的请求转发到后端服务器,避免跨域限制。比如,设置proxy将/api路径的请求转发到http://localhost:3000,这样前端调用/api/users就会转到后端。 然后,用户可能想知道生产环境的配置。这时候,前端需要知道后端API的地址,可能通过环境变量来设置。比如,使用.env文件来定义不同的环境变量,然后在代码中通过process.env.VUE_APP_API_BASE_URL来获取,这样在构建时就能根据环境自动切换。 另外,可能需要处理跨域的其他配置,比如changeOrigin和pathRewrite。changeOrigin设置为true可以修改请求头中的host为目标URL的host,这对于某些后端服务器检查host的情况是必要的。pathRewrite可以重写请求路径,比如去掉/api前缀,如果后端路由没有这个前缀的话。 用户可能还会混淆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配置。需要明确说明,devServer的proxy只在开发时起作用,生产环境需要另外配置,比如使用Nginx反向代理或者调整API的基础URL。 还可能要考虑是否使用axios或者fetch来发起请求。这时候需要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在前端代码中使用配置的代理或环境变量。比如,在axios中设置baseURL为process.env.VUE_APP_API_BASE_URL或者相对路径/api,这样在开发和生产环境下都能正确发送请求。 还需要提醒用户关于环境变量的命名规则,必须以VUE_APP_开头,否则不会被加载。同时,修改vue.config.js后需要重启服务才能生效。 总结一下,回答需要分步骤:首先配置开发环境的代理,然后处理生产环境的基础URL,接着给出代码示例,最后补充注意事项。这样用户就能清楚如何连接前后端,并解决跨域问题,同时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think>在 Vue CLI 项目中,`vue.config.js` 主要用于配置前端工程化相关设置(如 Webpack 配置)。**连接前端与后端的核心需求通常体现在以下两个场景**: --- ### 1. 开发环境跨域代理(解决跨域问题) 当你的前端开发服务器(如 `localhost:8080`)需要请求后端 API(如 `localhost:3000`)时,浏览器会因**同源策略**阻止跨域请求。此时可通过 `devServer.proxy` 配置代理: ```javascript // vue.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roxy: { // 将 /api 开头的请求代理到后端服务器 '/api': { target: 'http://localhost:3000', // 后端地址 changeOrigin: true, // 修改请求头中的 Host 为目标地址(通常需要) pathRewrite: { '^/api': '' // 可移除路径中的 /api 前缀(按需配置) } } } } } ``` **前端代码调用示例(使用 Axios)**: ```javascript axios.get('/api/users') // 会被代理到 http://localhost:3000/users ``` --- ### 2. 生产环境 API 地址配置 生产环境中,通常需要根据部署环境动态设置后端 API 地址。建议使用 **环境变量** 管理: 1. **创建环境变量文件** 在项目根目录创建 `.env.production`(生产环境)和 `.env.development`(开发环境): ```ini # .env.production VUE_APP_API_BASE_URL = '/api' # 生产环境 API 基础路径(可能需要配合 Nginx 反向代理) # .env.development VUE_APP_API_BASE_URL = '/api' # 开发环境使用代理(与 vue.config.js 配置一致) ``` 2. **代码中读取环境变量** ```javascript // 在 Vue 组件或 API 封装文件中 const apiClient = axios.create({ baseURL: process.env.VUE_APP_API_BASE_URL }) ``` --- ### 关键注意事项 1. **代理仅在开发环境生效** `devServer.proxy` 只在 `npm run serve` 时生效,生产环境需通过 Web 服务器(如 Nginx)配置反向代理。 2. **路径重写与后端路由匹配** 使用 `pathRewrite` 时,确保代理后的路径与后端 API 路由匹配(例如移除 `/api` 前缀)。 3. **环境变量命名规则** 自定义环境变量必须以 `VUE_APP_` 开头,否则不会被加载。 4. **修改配置后重启服务** 修改 `vue.config.js` 或 `.env` 文件后,需重启开发服务器才能生效。 --- ### 完整流程示例 1. **开发阶段** - 前端运行在 `localhost:8080` - 后端运行在 `localhost:3000` - 通过代理解决跨域,前端调用 `/api/xxx` 实际请求后端接口。 2. **生产部署** - 前端打包后部署到 Web 服务器(如 Nginx) - 配置 Nginx 将 `/api` 请求反向代理到后端服务 - 环境变量指向生产 API 地址(如 `https://api.yourdomain.com`)。 通过以上配置,可实现前后端在不同环境下的无缝对接,同时保持代码环境无关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