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I 产品经理(AI PM):不是写代码的,是 “翻译官” 和 “导航员”
文章里的场景:小北说 “AI PM 不是算法工程师,就像造火箭的不管发射窗口,但你得管 —— 什么时候点火,往哪飞,能不能让地面上的人愿意为这趟飞行买单”。
到底是啥?
简单说,AI 产品经理是 “技术和用户之间的翻译官”+“产品方向的导航员”。算法工程师负责 “造火箭”(开发 AI 模型),而 AI PM 负责想清楚 “这火箭要送谁上天、飞到哪、票价多少有人愿意买”。
比如小爱同学的首任 PM 王雨(文章里提到的),不用自己写代码,而是通过画 47 张需求表,把用户 “想用语音设闹钟、查天气” 的需求,转化成工程师能理解的开发目标,最后让小爱同学的日活用户(DAU)翻了三倍。
实际用处:
- 帮老板判断 “做一个 AI 客服能不能省钱”(算 ROI,投资回报率);
- 告诉用户 “这个 AI 工具能帮你省一半时间”(讲清楚价值);
- 跟工程师说 “用户需要更简单的操作,不用输入复杂指令”(转化需求)。
2. Hugging Face:AI 界的 “乐高商店”,模型和工具随便挑
文章里的场景:小北在平板上打开 Hugging Face,输入三行提示词就生成了招聘 JD,像 “拼乐高” 一样简单。
到底是啥?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