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赞坤娜<吴娱>
危楼矗巷陌,岁月蚀青砖。
苔痕侵阶绿,蛛网覆窗寒。
晚秋携雏赁矮室,三二门牌尘色漫。
价低因传说,人言有魂盘。
启柜忽惊见,红妆叠璀璨。
金线绣连理,凤纹缀云团。
罗袖凝香凝旧恨,苏娘名字绣襟端。
忆昔苏娘貌,婷婷胜玉兰。
曾许同心约,嫁衣亲手攒。
谁料张郎负前诺,一纸悔书摧心肝。
三尺白绫梁上系,香魂不散恨难安。
夜夜泣残烛,怨气化雾团。
衣染泪痕斑,柜深作囚栏。
晚秋见之倍凄恻,柔肠百转叹缘悭。
“汝有沉冤吾当解,莫教痴念锁尘寰。”
踏遍长街寻故迹,叩门终见张郎面。
细说当年悔婚事,原是家遭横祸迫离散。
非是负心违旧约,实为生计避祸端。
苏娘闻言魂魄颤,千年冰雪瞬间残。
恨消怨散愁云散,泣向晚秋谢暖言。
“愿化引魂灯一盏,不教孤魄泣风前!”
从此红影随母女,夜阑人静伴灯眠。
遇有迷魂滞荒野,引之归里觅亲缘;
见有怨鬼缠俗世,导之放下赴尘烟。
寒夜送孤老还家,霜晨助稚子寻牵。
红妆虽旧藏慈意,平安符暖护周全。
一朝魂感轮回召,临行执手意绵绵。
“此身虽赴忘川水,衣与符存记旧缘。”
嫁衣悬柜仍凝彩,符纸流光映堂前。
阴阳相隔情未隔,一段救赎照尘寰。
不是厉鬼索命事,却是人间暖肠篇。
红妆见证千秋意,长使后人叹奇缘。
鹧鸪天·旧楼嫁衣录<诗词篇>
阿赞坤娜<吴娱>
仄巷危楼赁浅房,三零二里觅余光。
柜藏红嫁衣凝恨,谁记苏娘缢断肠。
寻故侣,解迷章,前尘隐情渐昭彰。
愿为引路渡孤魄,衣与符存证暖肠。
魂虽渺,意偏长,轮回终赴亦无妨。
阴阳隔却情难隔,一段救赎一段香。
鹧鸪天·旧楼嫁衣吟<古诗篇>
阿赞坤娜<吴娱>
危楼仄室赁荒居,三二柜中藏嫁衣。
曾是苏娘痴念系,悔婚一缢恨难离。
晚秋偶遇知前事,为觅张郎解怨疑。
隐情既白愁云散,愿作引魂渡苦羁。
常随母女施仁惠,助得孤魂骨肉归。
终赴轮回缘未绝,嫁衣符在证幽期。
解文:
三首诗词释义
一、《鹧鸪天.旧楼嫁衣吟》(古诗)
这首七言古诗以简洁的叙事节奏,串联起故事核心脉络。
1. 开篇“危楼仄室赁荒居,三二柜中藏嫁衣”,点明林晚秋租住破旧小楼302室,意外发现衣柜中红嫁衣的背景。
2. “曾是苏娘痴念系,悔婚一缢恨难离”,交代嫁衣主人苏红因被悔婚上吊,魂魄因执念滞留的过往。
3. “晚秋偶遇知前事,为觅张郎解怨疑”,讲述林晚秋同情苏红,帮她寻找前男友张磊,试图解开怨恨。
4. “隐情既白愁云散,愿作引魂渡苦羁”,写得知悔婚隐情后,苏红怨气消散,主动化身引路灵帮助其他鬼魂。
5. “常随母女施仁惠,助得孤魂骨肉归”,描述苏红陪伴晚秋母女,助力迷路鬼魂与亲人团聚的善举。
6. 结尾“终赴轮回缘未绝,嫁衣符在证幽期”,以苏红最终转世,嫁衣与平安符成为阴阳友谊信物作结,凸显救赎主题。
二、《鹧鸪天·旧楼嫁衣录》(词)
这首《鹧鸪天》以词牌的韵律感,浓缩故事精髓,兼具抒情与叙事。
1. 上阕“仄巷危楼赁浅房,三零二里觅余光。柜藏红嫁衣凝恨,谁记苏娘缢断肠”,勾勒旧楼环境与嫁衣来历,用“凝恨”“断肠”点出苏红的悲剧,营造悲凉氛围。
2. 中阕“寻故侣,解迷章,前尘隐情渐昭彰”,简笔写晚秋寻张磊、揭隐情的过程,“迷章”暗指悔婚背后的秘密,“昭彰”体现真相大白的转折。
3. 下阕“愿为引路渡孤魄,衣与符存证暖肠。魂虽渺,意偏长,轮回终赴亦无妨。阴阳隔却情难隔,一段救赎一段香”,先写苏红化引路灵的善举,再以“魂渺意长”“阴阳情隔”深化跨阴阳的友谊,“救赎”“香”点睛,赋予故事温暖底色。
三、《鹧鸪天.红妆行》(散诗)
这首长篇古风以细腻笔触铺陈故事细节,兼具“蓬勃霸气”的张力与“细腻温情”的质感。
1. 开篇“危楼矗巷陌,岁月蚀青砖”至“罗袖凝香凝旧恨,苏娘名字绣襟端”,浓墨描绘旧楼沧桑环境,细致刻画红嫁衣的精致(金线绣连理、凤纹缀云团),对比中凸显嫁衣承载的恨意与苏红的名字印记,奠定故事基调。
2. “忆昔苏娘貌,婷婷胜玉兰”至“衣染泪痕斑,柜深作囚栏”,追溯苏红的美好过往与被悔婚的悲剧,用“摧心肝”“泣残烛”“怨气化雾团”等生动描写,渲染其怨恨与不甘,“柜深作囚栏”将抽象情绪具象化,细腻展现鬼魂的困境。
3. “晚秋见之倍凄恻”至“泣向晚秋谢暖言”,聚焦晚秋的共情与行动,“踏遍长街”“叩门终见”凸显其执着,“千年冰雪瞬间残”以夸张手法写苏红怨气消散的彻底,细腻传递和解后的感动。
4. “愿化引魂灯一盏”至“平安符暖护周全”,笔锋一转,以“引魂灯”“渡孤魄”展现苏红的“蓬勃”与“霸气”——从被困怨魂变为主动助人的引路灵,“寒夜送孤老”“霜晨助稚子”等细节,又凸显其“细腻”的善意,嫁衣与平安符成为温暖象征。
5. 结尾“一朝魂感轮回召”至“长使后人叹奇缘”,写苏红赴轮回时的不舍与约定,以“嫁衣悬柜仍凝彩”“情未隔”“暖肠篇”收束,既呼应开篇,又升华“救赎与友谊”的主题,“长使后人叹奇缘”赋予故事悠长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