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量化投资中经常听到的“多因子模型”是个什么鬼?因子是影响因素的简称,或简单理解成指标。我们都知道股票收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宏观、行业、流动性、公司基本面、交易情绪等等。所谓“多因子模型”,说白了就是寻找那些对股票收益率最相关的影响因素,使用这些因素(因子或指标)来刻画股票收益并进行选股。
多因子模型是量化投资领域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量化选股模型之一,建立在投资组合、资本资产定价(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等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基础上。多因子模型假设市场是无效或弱有效的,通过主动投资组合管理来获取超额收益。多因子选股的核心思想在于,市场影响因素是多重的并且是动态的,但是总会有一些因子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发挥稳定的作用。在量化实践中,由于不同市场参与者或分析师对于市场的动态、因子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构建出各种不同的多因子模型。
作为多因子模型入门篇,本文主要介绍多因子模型产生的理论背景、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等,为大家学习和研究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提供一个背景知识和理论框架。
多因子模型的理论背景
现代金融投资理论主要由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期权定价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组成。这些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1952年马柯维茨(Markowitz)在The Journal of Finance(金融学最顶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证券组合选择》论文,开启了现代证券组合管理理论的先河。马柯维茨开创性地引入了均值和方差来定量刻画股票投资的收益和风险(被认为是量化交易策略的鼻祖),建立了确定最佳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
其后,越来越多的经济金融学者通过数量化的模型以及周边市场和投资交易问题。夏普(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