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4 .1主机系统 1. 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1971年Intel的工程师马西安·霍夫(M.E.Hoff)成功地在一个芯片上实现了中央处理器: 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 — Intel 4004, 第一台4位微型计算机 — MCS-4, 2. 摩尔定律 每18个月,集成度将翻一翻, 速度将提高一倍, 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主机系统 主机的基本组成 主板 CPU 存储器:内存、外存 主板(Main Board)也叫母板(Mother Board 1. 主板 主板总线图 芯片组 是主板的核心,决定了主板的功能和档次,由北桥和南桥芯片组成。 北桥芯片(Memory Control Hub,MCH) 负责与CPU的联系,决定主板支持的CPU的类型、内存的类型等。 位置:CPU和内存插槽最近 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的性能,人们常用北桥芯片的代号来称呼主板,如使用Intel 915北桥芯片的主板称为915主板。 南桥芯片(I/O Control Hub,ICH) 负责与I/O总线的通信,如PCI总线、USB、IDE、SATA等,以及负责管理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 位置:离CPU插槽较远的下方 主板架构 主板架构 概念:是对主板的尺寸大小、形状、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等制定出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要解决散热、噪声等 常见架构 ATX:最常见的主板架构 ,扩展插槽较多,数量在4-6个 Micro ATX: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 BTX:新一代主板结构,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CPU 主频、外频和前端总线频率关系 主频(CPU内部)=外频(CPU与总线)×倍频系数 前端总线频率新引入 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唯一通道 前端总线数据传输速率=前端总线频率×前端总线数据宽度/8 主频>前端总线频率>外频 字长和位数 通常,CPU位数=CPU的字长=通用寄存器位数 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 核心数量 通过提高CPU主频来提高计算机运算能力,在早期主频比较低的时候还可行。随着频率越高,耗电越多,热量越大,问题越多。 多核心可以在较低主频,提高性能。 制造工艺 CPU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单位是微米和纳米。1纳米 =10-9米 现在先进的是65,45和32纳米 存储器 内存储器(主存储器), 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较高,可由CPU直接访问。 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速度慢,容量大,价格低,CPU不可以直接访问。 RAM的发展 ROM 只读存储器,可读,不可写;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被固化到主板ROM芯片上的程序。 BIOS主要功能: 识别各种硬件(包括型号) 引导操作系统 进行硬件最直接的操作,如读文件等。 引导操作系统过程 自检。检查电脑硬件是否良好。 初始化,读取CMOS里设置的参数,对硬件进行设置。 引导操作系统。 CIH病毒(台湾人编的病毒) Cache 高速缓存(Cache) ,CPU的速度很快而内存速度较慢,怎么办? Cache,它集成在CPU内部,高速,容量小。 Cache与内存数据交换是以块(页)为单位的 。 CPU首先从Cache中查找 ,如果没有找到,再从内存中读取,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Cache中 一级缓存L1 Cache,容量小。二级缓存L2 Cache ,容量大。主要区别在于CPU查找数据的顺序 。 一般由DRAM(静态存储器)构成。 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大容量、能长期保存数据,价格便宜。 软盘(Floppy Disk) 微机使用的软盘直径为3.5英寸,称为3寸盘,容量为1.44MB。 软盘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速度慢且可靠性差。已被U盘替代。 硬盘 硬盘(Hard Disk) 微机中最主要的辅存,容量大。 盘片:一个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有上下两个面,都可以保存数据。 磁道:盘片上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扇区:一个磁道被划分为多个扇区。 柱面:不同盘片相同磁道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 。 存储容量=盘片数×磁道(柱面)数×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信息记录可表示为:几号磁头(盘片),几号磁道(柱面),几号扇区。 硬盘接口 硬盘种类 笔记本硬盘的直径一般仅为2.5英寸和1.8英寸。 移动硬盘=笔记本硬盘+读写控制电路板+外部接口。外部接口主要有US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