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回收机制
Minor GC ,Full GC 触发条件
Minor GC触发条件:当Eden区满时,触发Minor GC。
Full GC触发条件:
- 调用System.gc()时,系统建议执行Full GC,但是不必然执行
- 老年代空间不足
- 方法区空间不足
- 通过Minor GC后进入老年代的平均大小大于老年代的可用内存
- 由Eden区、From Space区向To Space区复制时,对象大小大于To Space可用内存,则把该对象转存到老年代,且老年代的可用内存小于该对象大小
图示
- 伊甸园(Eden):这是对象最初诞生的区域,并且对大多数对象来说,这里是它们唯一存在过的区域。
- 幸存者乐园(Survivor):从伊甸园幸存下来的对象会被挪到这里。
- 终身颐养园(Tenured):这是足够老的幸存对象的归宿。年轻代收集(Minor-GC)过程是不会触及这个地方的。当年轻代收集不能把对象放进终身颐养园时,就会触发一次完全收集(Major-GC),这里可能还会牵扯到压缩,以便为大对象腾出足够的空间。
判断对象是否要回收的方法:可达性分析法
1、 可达性分析法:通过一系列“GC Roots”对象作为起点进行搜索,如果在“GC Roots”和一个对象之间没有可达路径,则称该对象是不可达的。不可达对象不一定会成为可回收对象。进入DEAD状态的线程还可以恢复,GC不会回收它的内存。(把一些对象当做root对象,JVM认为root对象是不可回收的,并且root对象引用的对象也是不可回收的)
2、 以下对象会被认为是root对象:
(1) 虚拟机栈(栈帧中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2) 方法区中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 本地方法栈中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3、 对象被判定可被回收,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是可达性分析,分析该对象是否可达
(2) 第二个阶段是当对象没有重写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调用过,虚拟机认为该对象不可以被救活,因此回收该对象。(finalize()方法在垃圾回收中的作用是,给该对象一次救活的机会)
4、 方法区中的垃圾回收:
(1) 常量池中一些常量、符号引用没有被引用,则会被清理出常量池
(2) 无用的类:被判定为无用的类,会被清理出方法区。判定方法如下:
A、 该类的所有实例被回收
B、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被回收
C、 该类的Class对象没有被引用
5、 finalize():
(1) GC垃圾回收要回收一个对象的时候,调用该对象的finalize()方法。然后在下一次垃圾回收的时候,才去回收这个对象的内存。
(2) 可以在该方法里面,指定一些对象在释放前必须执行的操作。
二、 发现虚拟机频繁full GC时应该怎么办:
(full GC指的是清理整个堆空间,包括年轻代和永久代)
(1) 首先用命令查看触发GC的原因是什么 jstat –gccause 进程id
(2) 如果是System.gc(),则看下代码哪里调用了这个方法
(3) 如果是heap inspection(内存检查),可能是哪里执行jmap –histo[:live]命令
(4) 如果是GC locker,可能是程序依赖的JNI库的原因
Java中的GC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GC?
GC目的:回收堆内存中不再使用的对象,释放资源
回收时间:当对象永久地失去引用后,系统会在合适的时候回收它所占的内存。
GC System.gc()或Runtime.getRuntime().gc(),
忘记或者错误的内存回收会导致程序或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Java提供的GC功能可以自动监测对象是否超过作用域从而达到自动回收内存的目的。垃圾回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存泄露,有效的使用可以使用的内存。
GC收集器有哪些
1.serial收集器(用于新生代)
单线程,工作时必须暂停其他工作线程。多用于client机器上,使用复制算法
单线程,在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Stop the World")。虚拟机运行在Client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收集器。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比),对于限定单个CPU的环境来说,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专心做垃圾收集自然可以获得最高的单线程效率。

2.ParNew收集器(新生代)
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server模式下虚拟机首选的新生代收集器。复制算法
ParNew收集器其实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它是许多运行在Server模式下的虚拟机中首选的新生代收集器,因为除了Serial收集器外,目前只有它能与CMS收集器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