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硒是一种非金属微量元素,在必需和有毒浓度之间存在狭窄的窗口。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采矿和燃煤发电,硒可以成为水生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尽管历史上有硒导致显著生态损害的例子,但令人惊讶的是,关于硒在河流生态系统和其中的无脊椎动物动态的数据很少。在河流系统中,昆虫通常是无脊椎动物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功能贡献巨大,并为溪流捕食者提供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为了理解硒污染在河流环境中潜在的影响,了解硒向初级生产者转移及其随后向昆虫的转移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主旨
本研究通过使用放射性示踪剂75Se,探讨了硒在自然附着生物膜中的生物积累以及随后在蜉蝣Centroptilum triangulifer生命循环中的饮食和母体转移。研究结果表明,硒在环境相关的溶解浓度下,昆虫可能会受到硒暴露的影响,当前认为昆虫只是将硒传递到更高营养级的假设是不准确的。
研究特点
硒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污染提供了管理挑战,因为动物的生物积累主要是通过饮食暴露,而监管机构传统上关注的是直接的水对生物的相互作用。硒被初级生产者容易吸收,并可能在食物网中生物放大,对更高的营养级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硒在许多捕食性动物的无脊椎动物猎物中的生物积累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使用了75Se(作为亚硒酸盐)作为放射性示踪剂,以表征硒在自然附着生物膜中的生物积累,以及在蜉蝣Centroptilum triangulifer的生命循环试验中随后的饮食和母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