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摩尔时代的晶体管

随着半导体技术逐步逼近1纳米乃至更小的制程节点,传统的晶体管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平面晶体管到FinFET,再到GAAFET、Forksheet以及CFET,晶体管结构的每一次演化,都是对材料科学、微纳制造工艺和电路设计极限的重新定义。

一、FinFET的极限已现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自2011年被商业化以来,支撑了过去十余年的制程微缩。然而,随着节点推进到2纳米以下,FinFET的短沟道效应和电气控制瓶颈逐步显现。为继续提升晶体管密度和性能,业界开始转向环绕栅极结构(GAAFET)。

二、GAAFET与Nano-Sheet结构

GAAFET的核心在于利用纳米片(Nano-Sheet)代替传统鳍片,使得栅极可从三面包围演进至四面包围,显著增强了对沟道的静电控制能力。这种结构为2纳米节点(N2)及之后的工艺提供了关键支撑,预期可覆盖至1纳米(A10)节点。

然而,随着尺寸进一步缩小,GAAFET也暴露出问题。例如,N型与P型晶体管间距缩小会导致寄生电容显著上升,影响电路速度并增加功耗。这使得GAAFET难以持续支撑更高代的制程需求。

三、Forksheet结构的中继方案

为解决GAAFET中寄生电容问题,Forksheet结构被提出。该方案通过在N型和P型晶体管之间加入绝缘墙,实现物理隔离以降低互扰。然而,这一构型对制造工艺的挑战极大:

绝缘墙需具备极高的尺寸控制精度(8–10纳米),而其在前道工序中容易遭到刻蚀侵蚀;

标准单元的高度需压缩至约90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硬核科技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