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和堆的区别

本文详细介绍了栈和堆的区别,包括管理方式、空间大小、碎片问题、生长方向、分配方式、分配效率等方面。栈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效率高但空间小;堆由程序员手动控制,空间灵活但易产生碎片、效率低。同时提醒要防止堆和栈越界,并给出了数据存储区域实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栈和堆的区别
前面已经介绍过,栈是由编译器在需要时分配的,不需要时自动清除的变量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堆是由malloc()函数分配的内存块,内存释放由程序员手动控制,在C语言为free函数完成。栈和堆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管理方式不同。

栈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程序员手工控制;而堆空间的申请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内存泄漏。对于栈来讲,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memory leak。空间大小: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4G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对于栈来讲,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大小的,例如,在VC6下面,默认的栈空间大小是1M。当然,这个值可以修改。碎片问题: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 题,因为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在它弹出之前,在它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详细的可以参考数据结构。生长方向:对于堆来讲,生长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对于栈来讲,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是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分配方式: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2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 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malloca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它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我们手工实现。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堆和栈相比,由于大量new/delete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效率很低;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内存的申请,代价变得更加昂贵。所以栈在程序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就算是函数的调用也利用栈去完成,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返回地址, EBP和局部变量都采用栈的方式存放。所以,我们推荐大家尽量用栈,而不是用堆。虽然栈有如此众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么灵活,有时候分配大量的内存空间,还是用堆好一些。无论是堆还是栈,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除非你是故意使其越界),因为越界的结果要么是程序崩溃,要么是摧毁程序的堆、栈结构,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

(2)空间大小不同。

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这句话的意思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当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溢出。因此,用户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因为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空闲内存地址的,且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较灵活,也较大。栈中元素都是一一对应的,不会存在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的情况。

在Windows下,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这句话的意思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在 WINDOWS下,栈的大小是2M(也有的说是1M,总之是一个编译时就确定的常数),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堆: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3)是否产生碎片。

对于堆来讲,频繁的malloc/free(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虽然程序在退出后操作系统会对内存进行回收管理)。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4)增长方向不同。

堆的增长方向是向上的,即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栈的增长方向是向下的,即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

(5)分配方式不同。

堆都是程序中由malloc()函数动态申请分配并由free()函数释放的;栈的分配和释放是由编译器完成的,栈的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完成,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申请和释放的,无需手工实现。

STACK: 由系统自动分配。例如,声明在函数中一个局部变量 int b;系统自动在栈中为b开辟空间。HEAP:需要程序员自己申请,并指明大小,在C中malloc函数。指向堆中分配内存的指针则可能是存放在栈中的。

(6)分配效率不同。

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堆则是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很复杂,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需要操作系统来重新整理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但程序员是无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7)申请后系统的响应

栈: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堆: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delet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8)堆和栈中的存储内容

栈:在函数调用时,第一个进栈的是主函数中后的下一条指令(函数调用语句的下一条可执行语句)的地址,然后是函数的各个参数,在大多数的C编译器中,参数是由右往左入栈的,然后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注意静态变量是不入栈的。当本次函数调用结束后,局部变量先出栈,然后是参数,最后栈顶指针指向最开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数中的下一条指令,程序由该点继续运行。栈中的内存是在程序编译完成以后就可以确定的,不论占用空间大小,还是每个变量的类型。

堆:一般是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体内容由程序员安排。

(9)存取效率的比较

1 char s1[] = “a”;
2 char *s2 = “b”;
a是在运行时刻赋值的;而b是在编译时就确定的但是,在以后的存取中,在栈上的数组比指针所指向的字符串(例如堆)快。

(10)防止越界发生

无论是堆还是栈,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除非你是故意使其越界),因为越界的结果要么是程序崩溃,要么是摧毁程序的堆、栈结构,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就算是在你的程序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上面的问题,你还是要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崩掉,那时候debug可是相当困难的

数据存储区域实例
此程序显示了数据存储区域实例,在此程序中,使用了etext、edata和end3个外部全局变量,这是与用户进程相关的虚拟地址。在程序源代码中列出了各数据的存储位置,同时在程序运行时显示了各数据的运行位置,下图所示为程序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存储位置。

mem_add.c

1 /* mem_add.c演示了C语言中地址的分布情况 */
 2 
 3 #include <stdio.h>
 4 #include <stdlib.h>
 5 
 6 extern void afunc(void);
 7 extern etext, edata, end;
 8 
 9 int bss_var;                    /* 未初始化全局数据存储在BSS区 */
10 int data_var = 42;              /* 初始化全局数据区域存储在数据区 */
11 #define SHW_ADDR(ID, I) printf("the %8s\t is at addr:%8x\n", ID, &I); /* 打印地址 */
12 
13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14 
15   char *p, *b, *nb;
16   printf("Addr etext: %8x\t Addr edata %8x\t Addr end %8x\t\n", &etext, &edata, &end);
17 
18   printf("\ntext Location:\n");
19   SHW_ADDR("main", main);       /* 查看代码段main函数位置 */
20   SHW_ADDR("afunc", afunc);     /* 查看代码段afunc函数位置 */
21   printf("\nbss Location:\n");
22   SHW_ADDR("bss_var", bss_var); /* 查看BSS段变量的位置 */
23   printf("\ndata Location:\n");
24   SHW_ADDR("data_var", data_var); /* 查看数据段变量的位置 */
25   printf("\nStack Locations:\n");
26 
27   afunc();
28   p = (char *)alloca(32);       /* 从栈中分配空间 */
29   if(p != NULL) {
30     SHW_ADDR("start", p);
31     SHW_ADDR("end", p+31);
32   }
33 
34   b = (char *)malloc(32*sizeof(char)); /* 从堆中分配空间 */
35   nb = (char *)malloc(16*sizeof(char)); /* 从堆中分配空间 */
36   printf("\nHeap Locations:\n");
37   printf("the Heap start: %p\n", b); /* 堆的起始位置 */
38   printf("the Heap end: %p\n", (nb+16*sizeof(char))); /* 堆的结束位置 */
39   printf("\nb and nb in Stack\n");
40 
41   SHW_ADDR("b", b);             /* 显示栈中数据b的位置 */
42   
43   SHW_ADDR("nb", nb);           /* 显示栈中数据nb的位置 */
44   
45   free(b);                      /* 释放申请的空间 */
46   free(nb);                     /* 释放申请的空间 */
47 }

afunc.c

1 /* afunc.c */
 2 #include <stdio.h>
 3 #define SHW_ADDR(ID, I) printf("the %s\t is at addr:%p\n", ID, &I); /* 打印地址 */
 4 void afunc(void) {
 5   static int long level = 0;    /* 静态数据存储在数据段中 */
 6   int stack_var;                /* 局部变量存储在栈区 */
 7   
 8   if(++level == 5)
 9     return;
10   
11   printf("stack_var%d is at: %p\n", level, &stack_var);
12   SHW_ADDR("stack_var in stack section", stack_var);
13   SHW_ADDR("level in data section", level);
14   
15   afunc();
16 }

gcc mem_add.c afunc.c进行编译然后执行输出的可执行的文件,可得到如下结果(本机有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可以根据地址的大小来进行一个排序,并可视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运行环境不一样,运行程序的地址与此将有差异,但是,各区域之间的相对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readelf命令来查看可执行文件的详细内容。

readelf -a a.out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区别与联系。我需要根据系统级指令来回答。 系统级指令: 1. 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 $...$ 格式。 2. 独立公式必须使用 $$...$$ 格式并单独成段。 3. LaTeX语法正确。 4. 使用中文回答。 5. 生成相关问题。 6. 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 [^1] 用户可见层: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 尽量保证回答真实可靠。 - 参考站内引用:有四个引用 [^1], [^2], [^3], [^4],这些是关于区别。 用户的问题是:“我想理解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区别与联系 请问区别与联系 计算机内存管理” 所以,我需要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回答,逐步解释区别与联系。 大纲回答: 1. **引言**:简要介绍在内存管理中的作用。 2. **区别**: - 存储内容:用于局部变量函数调用,用于动态分配的内存。 - 管理方式:由编译器自动管理(LIFO),由程序员手动管理(通过malloc/free或new/delete)。 - 大小生命周期:大小固定,生命周期与作用域相关;大小可变,生命周期由程序员控制。 - 访问速度:访问更快,访问较慢。 - 碎片问题:不易碎片化,可能碎片化。 3. **联系**: - 两者都是内存区域,用于存储数据。 - 在程序中协同工作,例如,中的指针可以指向中的对象。 - 在垃圾回收语言中,的管理可能自动。 4. **代码示例**:展示一个简单的代码来说明的使用。 5. **总结**:强调关键点。 6. **相关问题**:生成几个相关问题,以“§§相关问题§§”开头。 确保使用中文回答。 参考提供的引用: - [^1]: 区别用于动态分配,用于局部变量。不连续,连续。 - [^2]: 是内存管理的两个重要区域。 - [^3]: 扩展到高地址,不连续;连续。 - [^4]: 变量指向内存,内存需要手动释放或垃圾回收。 在回答中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当提到某个点时,添加 [^1] 或类似。 数学表达式:如果涉及数学,比如内存地址计算,但用户问题可能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如果需要,确保格式正确。例如,地址计算:$address = base + offset$。 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添加“§§相关问题§§”并列出几个问题。 回答结构: - 开头:直接回答问题。 - 主体:分点解释区别联系。 - 结尾:总结生成问题。 最终输出格式: - 回答部分。 - §§相关问题§§ - 相关问题列表。</think>### 区别与联系 在计算机科学的内存管理中,(Stack)(Heap)是两个核心的内存区域,它们协同工作以支持程序运行,但具有显著的区别。理解这些区别联系对于优化程序性能、调试内存错误至关重要。下面我将逐步解释区别与联系,并引用相关文献来支持说明。 #### 1. **的基本概念** - ****:是内存中一块连续的、固定大小的区域,主要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函数参数函数调用的上下文(如返回地址)。的管理由编译器自动完成,遵循“后进先出”(LIFO)原则。当函数调用结束时,中的相关数据会自动释放。例如,在函数调用中,局部变量 `int x = 10;` 存储在上,其生命周期与函数作用域绑定[^1]。 - ****:是内存中一块动态分配的、不连续的区域,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动态创建的对象(如数组、对象实例)。的大小受物理内存限制,但可以灵活扩展。的管理通常由程序员手动控制(如通过 `malloc`/`free` 或 `new`/`delete`),或在垃圾回收语言(如 Java)中自动管理。中的数据生命周期独立于作用域,需要显式释放以避免内存泄漏[^3][^4]。 #### 2. **的主要区别** 在多个方面存在根本差异,以下是关键区别点的总结: | 特征 | (Stack) | (Heap) | |--------------|------------------------------------------|------------------------------------------| | **管理方式** | 自动管理(编译器控制),LIFO 结构。函数调用时入,返回时出[^1]。 | 手动管理(程序员控制)或垃圾回收。动态分配释放需显式操作[^4]。 | | **存储内容** | 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地址等短期数据。 | 动态分配的对象(如数组、类实例)、全局数据等长期数据[^2][^3]。 | | **内存布局** | 连续内存区域,地址从高到低分配(向下增长)。 | 不连续内存区域,地址从低到高分配(向上扩展),通过链表管理空闲地址[^3]。 | | **生命周期** | 与作用域绑定:变量在进入作用域时分配,离开时自动释放。 | 独立于作用域:对象在分配后持续存在,直到显式释放或垃圾回收[^4]。 | | **访问速度** | 高速访问:由于连续性硬件支持,读写操作快(时间复杂度 $O(1)$)。 | 低速访问:需间接寻址(如指针),可能涉及碎片整理,操作较慢(平均 $O(\log n)$ 或更高)[^1][^3]。 | | **大小限制** | 固定大小(通常较小),由编译器或系统预设,超出会导致溢出。 | 灵活大小(受物理内存限制),可动态调整,但碎片化风险高[^3][^4]。 | | **碎片问题** | 不易碎片化:LIFO 机制保证高效利用。 | 易碎片化:频繁分配/释放可能导致内存碎片,需垃圾回收或手动整理[^4]。 | 例如,在 C 语言中,变量如 `int a = 5;` 在函数结束时自动回收,而变量如 `int *p = malloc(sizeof(int));` 需手动 `free(p)` 来释放[^1][^4]。 #### 3. **的联系** 尽管有显著区别,它们在程序执行中紧密协作: - **协同工作**:常用于存储指向对象的指针。例如,在 Java 中,一个上的引用变量(如 `Object obj;`)指向中分配的对象实例。这使得能高效管理短期数据,而处理长期或大型数据[^4]。 - **内存管理互补**:的自动管理简化了局部数据生命周期,的动态分配支持灵活内存使用。在垃圾回收语言中,的自动回收机制依赖于的引用信息(如通过“根集”扫描)[^2][^4]。 - **性能权衡**:的快速访问适合高频操作(如递归调用),的大容量适合大数据处理(如动态数组)。优化程序时,需平衡两者:避免溢出(如限制递归深度)泄漏(如及时释放内存)[^1][^3]。 #### 4.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C++ 代码片段,展示的使用: ```cpp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exampleFunction() { // 变量: 自动管理 int stackVar = 10; // 存储在上, 函数结束自动释放 // 变量: 手动管理 int* heapVar = new int(20); // 动态分配在上 cout << "Stack variable: " << stackVar << endl; cout << "Heap variable: " << *heapVar << endl; delete heapVar; // 必须手动释放, 否则内存泄漏 } int main() { exampleFunction(); // 函数调用时帧入 return 0; } ``` 在这个例子中: - `stackVar` 在上分配,函数返回时自动回收。 - `heapVar` 在上分配,需 `delete` 显式释放,否则会造成内存泄漏[^4]。 #### 5. **总结** 是内存管理的双生机制:提供高效、自动的短期数据存储,支持灵活、动态的长期数据分配。关键区别在于管理方式、生命周期性能特性;联系在于它们通过指针引用协同工作,共同支撑程序运行。理解这些能帮助避免常见错误(如溢出或泄漏),并优化资源使用[^1][^2][^3][^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