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Buck的基本工作原理图。根据电感电流的导通状态不同,分为连续导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非连续导通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临界导通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
连续导通模式 CCM
当 buck 转换器处于连续导通状态时,分为电感充电阶段和电感放电阶段两个区间。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当电感处于充电状态时,buck 转换器的高侧功率管导通,低侧功率管关闭,电感两端的电压可计算为:
当电感处于放电状态时,buck 转换器的低侧功率管导通,高侧功率管关闭,电感两端的电压可计算为:
高侧功率管导通时间与周期之比为占空比 D,由电感的伏秒平衡可知,电感的平均电压在一周期内为 0,所以得到占空比公式为
Buck 转换器在连续导通模式时,电感电流是处于连续状态的,在电感充电和放电状态下,电感电流的上升量和下降量相等,电感电流的纹波计算为:
输出电压的纹波由电感电流纹波对输出电容充电形成,可计算为:
其中对电容的充电电流为ΔiL /4,充电时间为Ts/2,将电感电流纹波的公式代入得到输出电压纹波的具体表达式为:
从输出电压纹波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当 buck 转换器处于 CCM 时,输出电压的纹波主要和开关频率,片外的电感电容大小有关。开关频率越高,纹波越小。若保证相同的纹波大小,这就意味着高频 buck 转换器相对低频 buck 转换器可以使用更小的片外电感电容,提升功率密度。
非连续导通模式 DCM
当负载电流低到和电感电流纹波的峰峰值的一半相等时,电感电流的最低值将触碰到 0,此时,buck 转换器进入临界导通状态(BCM),稳态分析仍与 CCM 相同。但是,当负载电流再往下降时,为避免电感电流出现负值,反向倒灌,往往这时,buck 转换器将进入非连续导通状态(DCM)。与 CCM 不同,DCM 下,电感将有三种状态,如下图所示:
DCM 的前两个状态与 CCM 一样,第三个状态是,高侧功率管和低侧功率管都关闭,电感电流为 0,由输出电容放电维持负载电流供应。同样地,与 CCM 类似,分别写出三种状态下对应的电感电压方程,再利用电感的伏秒平衡原理,可得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转换关系。为了计算简便,忽略电感和电容的寄生电阻,在 DCM 下,由电感的伏秒平衡原理可得:
由上式可以得到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转换关系为:
与 CCM 一致,输出电压的纹波是由于电感电流交流分量流入输出电容引起,DCM下的输出电压纹波可计算为:
从上式计算 DCM 下的输出电压纹波可以看出,与 CCM 下输出电压的纹波相比,DCM 下的纹波更大,且与负载电阻RL有关,即负载电流有关,当RL越大时,纹波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