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OT BUCK 设计(模拟IP定制/培训/答疑服务)
文章平均质量分 62
这里跟大家探讨电源管理中的ACOT Buck 设计
芯辰则吉
提供模拟IP定制、模拟技术培训、问题答疑服务、有意者站内联系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Buck的建模方法
然而,对于固定导通时间电流模控制的调制器,受到扰动的电感电流在经过随后的几个开关周期依然存在,即在固定导通时间电流模控制中不存在“采样保持”效应,所以离散时间分析不能运用于该控制模式中。上图分别给出固定频率电流模和固定导通时间电流模控制调制器电感电流受到扰动时的波形,图a中,实线表示没有受到扰动时 Ri ∙iL 的波形,虚线表示受到扰动 iL (k-1) 后的波形,Vc 是控制信号,se 是斜坡补偿信号;图(b)中,iL(n) 表示电感电流波形在受到扰动后与稳定工作时的差值。原创 2025-08-01 08:28:48 · 138 阅读 · 0 评论 -
Buck current sense 容易犯错的地方
如上图所示,上面是一个current sense的示意图,用来做ocp报警,由于layout的原因,在SW_SNS和PGND_SNS之间,黄色部分包含了金属的寄生电阻和mos管的电阻。如果按照黄线的画法,Ron包含金属的走线电阻和MOS管的电阻,满足IL的值就会有所下降,导致OCP的阈值不准。绿色画法SW_SNS有走线电阻,可以包含在Rs里面,但对于Rs 几K的电阻,这个SW_SNS走线电阻可以忽略。Rs为sense 管的电阻。(Rs+Ron)为负值,小于PGND_SNS,比较器输出为1,即。原创 2025-07-31 11:34:18 · 258 阅读 · 0 评论 -
Buck的Loadline和DVS区别和联系
如给手机处理器供电的应用场景,可以将电源的供能模式可分为三个模式:省电模式(低压低电流),平衡模式(低压大电流),高性能模式(高压大电流)。DVS技术通过动态调整BUCK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功耗,根据处理器负载状态,实时调节供电电压以匹配算力需求;Load-Line(也称为有源电压定位,AVP)是通过调整BUCK电路的输出电压,使其根据负载电流动态变化的技术。Buck 电路设计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Load-Line,一个是DVS,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呢。原创 2025-07-30 08:58:09 · 311 阅读 · 0 评论 -
ACOT Buck 频率稳定技术
通过外部参考时钟与内部的SW时钟进行比较,把比较的误差送到Ton的比较器输入端,再来控制SW的时钟频率的方法,可以得到精确的SW时钟。一般设计pll的带宽为buck的带宽的1/4左右,保证了瞬态阶跃时,保持ACOT控制模式瞬态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让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快速恢复,不至于被锁相环降低响应速度。电路中SW的平均值就是等效的Vout,eq,它的高电平包含Vin Idrop的信息,它的低电平包含Gnd 抬高的信息,它又包含电感寄生电阻的信息。上图是考虑所有寄生电阻时,Buck的功率级常规模型。原创 2025-07-29 09:01:31 · 202 阅读 · 0 评论 -
ACOT Buck 电路实现
对于较小导通电阻的整流管,其上的压降可以显著小于传统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从而减小损耗,实现高效率的能量传输。但COT Buck有个问题是,频率会随着随着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负载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产生EMI问题,妨碍了这种控制方式在便携式设备中的应用,从而发展出了自适应固定导通时间(ACOT, adaptive constant on-time)控制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开关管导通电阻的影响,负载电流的变化对开关频率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设计频率补偿电路,或者是较为复杂的锁频电路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小其影响。原创 2025-07-28 08:26:50 · 555 阅读 · 0 评论 -
ACOT Buck 稳定性时域分析
Vref 是调节输出电压的参考电压,Vin 和 Vo 分别是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L 是输出滤波电感,C 是输出滤波电容,esr 是 C 的串联等效电阻,RL 是变换器的负载电阻,Rfb1 和 Rfb2 构成电阻分压网络,Mp、Mn分别是变换器的主开关管和整流管并由驱动电路驱动,Mp、Mn 源漏两端的二极管分别是各自寄生的背栅二极管。t2 时刻导通时间结束,关断时间开始,电感电流以固定斜率 m2 逐渐减小,在 t3 时刻,电感电流再次与其平均电流相等,输出滤波电容从充电转变为放电;原创 2025-07-27 08:56:49 · 985 阅读 · 0 评论 -
ACOT Buck的dc 精度问题及稳定性
幸运的是VFB通过EA到比较器,VFB直接到比较器,VFB有两条前馈通路,这两条通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形成一个左半平面零点,刚好可以抵消EA产生的极点。如果ESR比较小,最极端情况,ESR没有,那么就没有ESR纹波,只有cap的电容纹波,首先此纹波较小,另外这个纹波会滞后90度。所以没有纹波或纹波滞后,系统就不可能稳定。上图是简单的COT buck,可以看到当VFB小于Vref时,产生Ton启动信号,此时上管打开,VFB电压往上升,直到Ton比较器输出高时,上管断开,打开下管,VFB开始下降。原创 2025-07-26 08:21:33 · 459 阅读 · 0 评论 -
Buck CCM和DCM的纹波计算公式
上图是Buck的基本工作原理图。根据电感电流的导通状态不同,分为连续导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非连续导通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临界导通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开关频率越高,纹波越小。从上式计算 DCM 下的输出电压纹波可以看出,与 CCM 下输出电压的纹波相比,DCM 下的纹波更大,且与负载电阻RL有关,即负载电流有关,当RL越大时,纹波越小。原创 2025-07-25 08:52:07 · 289 阅读 · 0 评论 -
Buck的频率选择
因为输入电压低,开关损耗低,且这类应用的最大降压比较小。对于大多数12V的应用,开关频率选500K左右较为合适,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和器件尺寸。对于大于18V的应用,开关频率最好低于500K,以降低开关损耗,并取得高降压比。比如400kHz,如上图黄色区域,正好位于LW和AM中间的缝隙频段。而2.2MHz,如上图红色区域,又巧妙地避开了AM频段,位于AM和SW之间。开关频率较高能够使用较小的电感和电容,而且对阶跃负载的响应也比较快,但高频率增加开关的损耗,且使EMI辐射的频率范围变大。原创 2025-07-24 07:49:04 · 319 阅读 · 0 评论 -
Buck bootstrap cap的计算
如图所示:当功率管上管关闭,下管打开时,SW电压被压制到GND,这样VCC通过Dboot、Rboot给Cboot电容充电,就是红色路径部分。当功率管下管关闭,上管打开时,SW电压被强制拉到VIN,这时候,Cboot电容提供电流,电流从Rboot到高边驱动电路再流到SW,就是蓝色路径部分。如果VCC=5V,VF=0.7V,Rboot=1Ω,VGSMIN=2.5V,Qtotal=5nC,则ΔVboot计算为1.8V,计算Cboot电容大概为2.8nF。VF为Dboot二极管的压降。ΔVboot为电容上的压降。原创 2025-07-23 08:01:44 · 427 阅读 · 0 评论 -
ACOT Buck的输入电容的计算
后续输入电流不需要再从Cin上抽取电流,而是给Cin补充电荷,Vin_tran又开始慢慢变小。印刷电路板(PCB)有寄生的电阻和电感,如果没有输入电容,纹波电流就会在寄生电阻和电感上形成很大的电压纹波,同时增加电磁辐射的干扰,这样会损坏电子设备。上面是正常工作时的纹波,在负载跳变来临时,上管打开时,负载会从Vin抽电流,但是Vin电流来不及,所以会从Cin上抽电流,从而导致Vin有所下降,有一定的电压纹波。选择的电容的额定电压最好高于输入最高电压的1.5X,温度特性指标最好也高一些。原创 2025-07-22 08:39:10 · 511 阅读 · 0 评论 -
ACOT Buck输出电容大小的计算
从图中可以看到,电流突然变大,输出电压开始下降,刚开始直接从电容上抽电流,造成Vout输出下降,直接触发Acot buck 上管开启,此时由于vout一直低于预设电压,Toff 工作在min状态,也就是Buck瞬态频率发生变化,但由于buck工作在最大占空比,可以提供最大的电流给负载,使Vout下降的不那么严重。电感电流给负载供电,同时给电容充电,这样导致Vout电压越来月高,当电感电流小于负载电流时,需要从电容上抽电流给负载,此时vout电压开始下降,直至恢复到正常值。原创 2025-07-21 21:25:06 · 424 阅读 · 0 评论 -
Buck电感大小计算
过小的电感量,使电感电流不连续,造成电流的输出能力下降,输出纹波大,同时效率也不好,因为比较大的peak电流,但是它的尺寸较小,同时瞬态响应较好。电感值过大,刚好相反,会造成瞬态响应比较差,因为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改变电流(电流需要连续,特别是电流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变化),另外尺寸比较大,输出纹波小。大于温升电流时,电感器发热更严重,温升也会加快,甚至可能会烧毁电感;兼顾尺寸、效率、瞬态响应,我们使ΔIL等于最大负载电流的20%~50%,通过Vout,Vin,fw,Ioutmax就可以算出电感的大小。原创 2025-07-20 09:24:49 · 620 阅读 · 0 评论 -
需搞清楚Buck的导通模式、工作模式、控制模式(二)
如上图所示:电压模迟滞控制也是通过检测输出电压作为反馈信号,但是与电压模 控制不同的是,电压模迟滞控制是将反馈信号送入迟滞比较器中,将反馈电压信号限制在迟滞窗口的上下边界,当反馈电压信号高于迟滞窗口上边界时,占空比信号为 1,电感进入充电状态,当反馈电压信号低于迟滞窗口的下边界时,占空比信号为 0,电感进入放电状态,依此逐周期循环往复,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电压环与电压模控制的类似,与电压模不同的是,电流模控制相当于在电压模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电流内环控制环路。原创 2025-07-19 09:32:32 · 1010 阅读 · 0 评论 -
需搞清楚Buck的导通模式、工作模式、控制模式(一)
优势:输出纹波小,噪声低(固定频率工作),重负载时效率高(>80%)局限:轻载时开关损耗大,效率显著下降。局限:输出纹波大,EMI干扰强(频谱分散),无电流限流能力。波形特征:非休眠期频率固定,休眠期无开关动作,电感电流断续(DCM模式),优势:轻载效率接近PFM,且频率可控(避免音频噪声)。这样电感电流连续,属于CCM模式,但这是强迫的,所以被定义为FCCM模式。每个周期内电流完全复位,存在零电流间隔。电感电流在开关周期结束时恰好降至0A,控制器立即重启新周期(零电流触发开关)。原创 2025-07-18 08:13:42 · 951 阅读 · 0 评论 -
Buck在稳态下电感和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3)直到t2时刻,开关管关断,电感电流到最大ILmax>Iout,输出电容继续充电,电压上升,t2时刻后到t3之前,电感电流开始下降,在IL>Iout的时候,输出电容还是在充电。4)一直到t3时刻,IL=Iout,电感电流完全给负载提供电流,没有多余的电流来给电容充电,电容不充电电压达到最大值,t3时刻后电感电流IL<Iout,电容开始放电。在整个的充电过程中,电容的充电电压由最小电压充到最大电压,最小电压到最大电压的压差为△V,△V=Vomax-Vomin 这里的△V就是电容充放电引起的纹波电压。原创 2025-07-17 08:51:38 · 465 阅读 · 0 评论 -
COT Buck和普通Buck的区别
传统的电流模控制的调制原理,由时钟脉冲信号 clk 的上升沿触发开始一个新的开关周期,d 由低变高,主开关闭合,流过它的电流和电感电流相等,并以固定斜率逐渐增大,直至 iL *Ri 与斜坡补偿信号 se 的和等于控制信号 vc;此时,比较器的输出电平由低变高,导通时间产生器被触发,其输出 d 由低变高,并产生一个固定的导通时间 Ton;然后 PWM 比较器的输出由低变高,导通时间产生器被触发,主开关闭合,电感电流逐渐增大,直到导通时间产生器计满固定的时间 Ton,d 变为低电平,主开关断开,周期结束。原创 2025-07-16 09:00:38 · 567 阅读 · 0 评论 -
Buck的基本工作原理
介于开关和输出之间的电感 L和电容 C 构成一个低通滤波器,它滤除 vs (t) 在开关频率及其谐波处的分量,将直流分量传输至输出端,从而获得直流输出电压 vo (t) ,为负载 RL 提供电流。t=DTs 时,开关状态切换为 Q 关断、ZD导通,即第二时间区域 D’Ts 内,电感电流以-V0/L给出的固定斜率逐渐减小;上图为DCM 模式稳定状态时电感电流的工作波形,开关周期初始,电感电流从零开始以固定斜率逐渐增大,直至t=D1Ts 时,电感电流等于峰值电流 ipeak;上图为CCM工作时电感电压的波形。原创 2025-07-15 09:04:16 · 338 阅读 · 0 评论 -
Buck 电路的本质
这样电感上的电流没有突变,di/dt的值较小。通过功率管的充放电,在两个功率管的中间,也就是平常说的SW点,形成周期性的方波信号,再经过电感和电容形成的二阶低通滤波器,LC组成的二阶滤波器的穿越频率远小于开关频率,所以LC将周期性的方波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这就是buck转换器稳压的本质。这样的12V转5V,很大的功耗都消耗到了R1上面,非常浪费,效率太低,另外如果RL发生变化,R1不变的情况下,12V转5V的效果就达不到,负载调整率消失。当开关切断的时候,电感电流没有,说明di/dt 的值非常大。原创 2025-07-14 08:52:51 · 48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