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层模型
(1)物理层:在服务器上输入的原始数据在物理层转化为比特流(数据传输到网卡时已经是比特流了)。
(2)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的比特流打包为数据帧。
(3)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之间的传输和其他网络活动(主要是寻找IP地址)。
(4)传输层:通过协议进行端到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有:UDP、TCP、SFTP、FTP、SOP、SNMP等)。
(5)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不同主机上的进程间对话,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和交互都可理解为会话。
(6)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化、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等。(对数据流进行确认,不转化数据)。
(7)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将数据流转化为人眼可识别的原始数据)。
二、封装与解封装
(一)A端封装
-
应用层:将用户的输入生产原始数据(用户A寄快递)。
-
表示层:将应用层数据转化为标准的网络数据,对转化后数据进行检验。(用户A确认所寄快递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完整等)
-
会话层:建立会话。(用户A将快递打包好,写好封上姓名、地址等信息)
-
传输层:选择TCP协议进行封装,形成数据报文进行传输。(用户A选择快递公司寄快递,快递公司员工将快递取走)
-
网络层:寻找目标IP地址,将传输层数据报文封装成数据包。(快递公司确认收货地址,将快递分派到相应区域)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添加数据链路的头部信息和尾部信息(包括源IP地址、源Mac地址、目标IP地址、目标Mac地址,帧校验序列等)。(快递公司把要送往同一区域的快递一起打包送到A区域物流站)
-
物理层:将数据帧转化为比特流进行传输。(快递公司将打包的同一区域的快递从A端源地运输出去)
(二)B端解封装
-
物理层:将从A端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化为比特流。(B端快递公司接收到从A端打包送过来的快递,并把快递送到B端物流站)
-
数据链路层:对比特流进行解析,将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帧,提取数据帧。(快递公司将派送到B端物流站的快递取出,然后将所有打包的快递全部取出)
-
网络层:对数据帧进行解析,去掉IP信息,提取出数据包。(快递公司分派员工将快递送到B区域)
-
传输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去掉传输层头部信息(TCP协议信息),提取出数据段。(B区域快递公司员工将快递派送到目标B所在的地方的相应快递驿站)
-
会话层:建立和管理会话,对数据段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数据传送到表示层。(快递驿站派员工对用户B的快递进行派送)
-
表示层:对会话层传输上来的数据进行解析,解密、解压等,对数据进行校验,看数据是否完整、正确等。(快递驿站员工联系用户B,用户B确认快递是否完整)
-
应用层:将表示层传输来的数据生成应用数据,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用户B收到快递,投入使用)
(三)其中数据报文中有:
源IP地址 | 目标IP地址 |
源Mac地址 | 目标Mac地址 |
协议 | |
Date ——> 数据帧——> 数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