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忙碌工作背后的那只手——浮浅工作:没有目标的表面忙碌。
人的本能反应,让我们选择了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于是,我们被数不清又碎片化的工作、会议、讨论、八卦等淹没,被各种社交媒体、通讯工具绑架。我们自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必须不停地旋转才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专注于事件A时,会有人来找你询问事件B。当你立即处理B时,你的思维或者注意力还在A上。当你专注于将B处理完成后,再去处理事件A,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路已经打乱了,需要时间把思路从B转到A。当然每天需要处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有可能是A被B打断,B被C打断,C又被D打断…………我们需要在多个事件之间不断切换注意力和思维,难以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中。结果就是工作效率极低,每天的忙碌都变成没有成果的表面忙碌。
和同事朋友交流发现,很多人都表示一个人独自加班的时候,工作效率最高。可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干扰地专注于单一事项,可以将大脑的专注力开发到极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自然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深度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们想要拥有深度工作的状态,首先要明确目标,专注于目标,在工作时间内屏蔽干扰,并将该工作习惯长期保持。
1️⃣时间分割:开始工作前先确定一天的工作任务,也就是对你来说这一天最为重要的事情。同时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时间方格”的工具,将一天的工作时间按小时或半小时分割成小方块,将工作任务,并填入对应的时间方格中,同时留出备用方格,应对其他情况或者预估不准的情况。在工作空闲时间,随时根据情况修正剩余时间的方格,保证每一分钟都在计划内(包括休息时间)。
2️⃣避免肤浅工作:在深度工作时间格内,拒绝干扰。要保证远离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降低干扰。作者为我们保持深度工作也提供了一个小工具“深度工作计分板”:一个带有时间刻度的条形纸,贴在工作电脑旁,在深度工作的时间涂上颜色标记,在有实质性成果的地方,画⭕作标记。这样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自己每天深度工作的时间,同时也能被成果所激励。
3️⃣适当的休息。当然,深度工作不是无休止地工作,专注指的是工作时间内注意力的专注。要想养成并长期保持深度工作的好习惯,我们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4️⃣计划外的事情。对于这类事情,我们在1️⃣中进行时间分割的时候,是需要列进去的。这类事情处理完成,可以在计分板上画⭕️作标记。
作者在书中说:“一份不需要深度工作的工作,是无法让你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成功的。”这不仅是一句对我们职业评估和规划的忠告,更是对我们普通工作者利用深度工作方式的提醒。
我们或许迫于生存压力,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摆脱浮浅工作,甚至我们的工作就是需要浮浅工作时间。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工作方法,压缩自己8小时工作时间,放弃那些无关痛痒的浮浅工作或关注点,为自己赢得8小时之内的深度工作时间,用来提升自己。
深度工作其实是教会我们尊重时间,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时间。这不仅是一碗鸡汤,还是一套人生哲学和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