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Nginx限流模块的使用方法,包括基于IP地址的限流、基于并发连接的限流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流量。通过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掌握Nginx限流策略,确保服务器在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运行。
一、引言
在高并发场景下,服务器资源有限,为防止恶意访问或突发流量导致服务器过载,需要对访问频率进行限制。Nginx作为一款高性能的Web服务器,提供了丰富的限流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需求。本文将重点介绍Nginx限流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Nginx速率限流
Nginx使用 ngx_http_limit_req_module 模块进行限流,基于漏桶算法原理实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指令:
- limit_req_zone:定义限流区域,用于存储客户端请求的计数信息。
- limit_req:限制每个请求的处理速率。
- limit_req_status:设置限流时返回给客户端的错误状态码。
定义限流空间
语法:limit_req_zone key zone rate
- key:定义限流对象,如binary_remote_addr表示基于remote_addr(客户端IP) 来做限流,binary_ 的目的是压缩内存占用量。
- zone:定义共享内存区来存储请求计数信息, ipRateLimit:10m 表示创建一个名字为ipRateLimit,大小为10M的内存区域。1M能存储16000 IP地址的访问信息,10M可以存储16W IP地址访问信息。
- rate:用于设置最大访问速率,rate=10r/s 表示每秒最多处理10个请求
案例:
limit_req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ipRateLimit:10m rate=10r/s;
这里,$binary_remote_addr表示客户端IP地址,zone=ipRateLimit:10m表示创建一个名为ipRateLimit的共享内存区域,大小为10MB,rate=1r/s表示每秒最多处理10个请求。
应用限流规则
我们需要先配置限流缓存空间,然后在对应请求的location段下面添加以下配置:
语法:
limit_req zone=ipRateLimit burst=5 nodelay;
limit_req_status 429;
zone=ipRateLimit
:指定一个共享内存区域,需要在http段或server段中先定义这个区域burst=5
:设置一个缓冲区大小,允许短时间内超过限制的请求数量。在这个例子中,缓冲区大小为5,意味着如果客户端在短时间内发送了超过限制的请求,Nginx会允许最多5个请求进入缓冲区等待处理。nodelay
:当启用这个参数时,Nginx会立即处理缓冲区中的请求,而不是按照配置的速率(rate
)延迟处理。如果不使用nodelay
,即使缓冲区中有请求,Nginx也会按照配置的速率来处理请求。limit_req_status
:设置返回给客户端的错误状态码
这里,zone=ipRateLimit指定使用前面定义的限流区域,burst=5表示允许短时间内超过限制的请求数量为5个,nodelay表示立即处理超出限制的请求。如果请求超出了限制,Nginx将返回429状态码(Too Many Req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