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详解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设计、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的课程知识点: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网络基本概念
- 定义: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的独立计算机集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 发展历史:从 ARPANET 到 Internet
- 网络分类:
- 按地理范围: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 按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等
- 按传输介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1.2 网络性能指标
- 带宽:网络传输能力(bps)
-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
- 丢包率:丢失数据包的比例
- 时延带宽积:时延 × 带宽
2. 网络体系结构
2.1 OSI 七层模型
应用层 (Application) ->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 (Presentation) -> 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
会话层 (Session) ->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传输层 (Transport) -> 端到端数据传输
网络层 (Network) -> 数据包路由和转发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 节点间可靠传输
物理层 (Physical) -> 比特流传输
2.2 TCP/IP 四层模型
应用层 (Application) -> HTTP, FTP, SMTP 等
传输层 (Transport) -> TCP, UDP
网际层 (Internet) -> IP, ICMP, ARP
网络接口层 (Network Access) -> 以太网、Wi-Fi 等
2.3 五层协议模型(教学模型)
应用层 -> 应用程序接口
传输层 -> 进程间通信
网络层 -> 主机间通信
数据链路层 -> 相邻节点通信
物理层 -> 比特流传输
3. 物理层
3.1 基本概念
- 信号传输: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
- 编码方式: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3.2 数据通信基础
- 数据传输方式:串行传输 vs 并行传输
-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 同步方式:异步传输 vs 同步传输
4. 数据链路层
4.1 基本功能
- 封装成帧:添加帧头帧尾
- 透明传输:字节填充、比特填充
- 差错检测:奇偶校验、CRC 循环冗余校验
4.2 以太网技术
-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 MAC 地址:48位物理地址
- 以太网帧格式: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FCS
4.3 点对点协议 PPP
- 帧格式:标志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协议字段、数据字段、校验字段
- 链路控制协议 LCP
- 网络控制协议 NCP
5. 网络层
5.1 IP 协议
- IPv4 地址:分类地址、子网划分、CIDR
- IP 数据报格式: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等
- IP 转发:最长前缀匹配、路由表查找
5.2 路由算法
- 静态路由:手工配置
- 动态路由:
- 距离向量算法(RIP)
- 链路状态算法(OSPF)
- 路径向量算法(BGP)
5.3 ICMP 协议
- 差错报告:目的不可达、超时、参数问题
- 查询报文:回送请求/应答(ping)
5.4 ARP 协议
- 地址解析: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转换
- ARP 表维护:缓存机制、老化时间
5.5 IPv6
- 地址格式:128位地址
- 地址类型:单播、组播、任播
- IPv6 报头:简化报头结构
6. 传输层
6.1 TCP 协议
- 面向连接: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可靠传输: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6.2 UDP 协议
- 无连接:不需要建立连接
- 不可靠:不保证数据交付
- 高效:开销小,实时性好
6.3 端口和套接字
- 端口号:0-65535
- 熟知端口:0-1023(HTTP:80, HTTPS:443, FTP:21等)
- 套接字:IP地址 + 端口号
7. 应用层
7.1 DNS 域名系统
- 域名结构:根域、顶级域、二级域等
- 解析过程:递归查询、迭代查询
- 记录类型:A记录、CNAME记录、MX记录、NS记录
7.2 HTTP 协议
- 请求方法:GET、POST、PUT、DELETE等
- 状态码:1xx、2xx、3xx、4xx、5xx
- 报文格式:请求行/状态行、首部字段、实体主体
7.3 FTP 文件传输协议
- 控制连接:命令传输(端口21)
- 数据连接:文件传输(端口20)
- 传输模式:ASCII模式、二进制模式
7.4 电子邮件系统
-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发送邮件)
- POP3:邮局协议版本3(接收邮件)
- IMAP: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接收邮件)
7.5 其他应用层协议
-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TELNET/SSH:远程登录协议
8. 网络安全
8.1 安全威胁
- 被动攻击:窃听、流量分析
- 主动攻击:篡改、伪装、拒绝服务
8.2 密码学基础
- 对称加密:DES、AES
- 非对称加密:RSA、ECC
- 数字签名:保证数据完整性
- 数字证书:PKI体系
8.3 网络安全协议
- SSL/TLS:传输层安全协议
- IPSec:网络层安全协议
- 防火墙技术:包过滤、状态检测、应用代理
9.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
9.1 无线局域网 WLAN
- IEEE 802.11 标准:WiFi技术
- 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
- 基础结构模式:接入点(AP)模式
- 自组织模式:Ad hoc 模式
9.2 移动网络
- 蜂窝网络:2G、3G、4G、5G
- 移动IP:移动节点的IP地址管理
-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10. 多媒体网络
10.1 实时传输
- RTP:实时传输协议
-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 QoS:服务质量保证
10.2 流媒体技术
- 流式传输:实时流、渐进式下载
- 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
11. 网络管理
11.1 SNMP 协议
- 管理信息库 MIB
- 网络管理站 NMS
- 代理 Agent
11.2 网络性能监控
- 网络流量分析
- 故障诊断
- 性能优化
12. 新兴网络技术
12.1 SDN 软件定义网络
- 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
- OpenFlow 协议
- 集中式控制
12.2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 网络功能软件化
- 虚拟网络功能 VNF
12.3 物联网 IoT
- 低功耗广域网 LPWAN
- 边缘计算
- 工业物联网 IIoT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内容:
-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
- IP地址和子网划分:熟练掌握地址计算
- TCP协议: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可靠传输机制
- 路由算法:RIP、OSPF等基本原理
- 网络安全基础:加密、认证、访问控制
学习难点:
- 拥塞控制算法:理解各种算法的工作原理
- 路由协议:掌握不同协议的适用场景
- 网络协议分析:抓包分析实际网络流量
- 网络安全机制: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实践建议:
- 使用 Wireshark 进行协议分析
- 搭建实验环境进行网络配置实践
- 编写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 参与开源网络项目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来加深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考试,更是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