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 demo 板级(不要用 1tn 板级)” 是在开发或测试时对硬件平台的选择建议,核心含义如下:
1. 板级定义
-
demo 板级:
通常指厂商提供的官方演示板或开发评估板,特点是:- 硬件配置完整(如集成常用外设、调试接口)
- 软件支持完善(预装示例程序、驱动适配成熟)
- 用于开发者快速验证功能、学习开发流程
-
1tn 板级:
可能是特定厂商(如杰理科技)定义的量产板级或定制板级,特点是:- 硬件针对特定场景优化(如成本、体积)
- 软件可能未完全开放或调试功能受限
- 主要用于产品量产,而非开发测试
2. 为什么建议用 demo 板?
场景 | demo 板优势 | 1tn 板可能的问题 |
---|---|---|
功能开发 | 提供完整外设(如 UART、SPI、传感器接口) | 可能裁剪了开发所需的调试接口 |
代码调试 | 支持 JTAG/SWD 调试、串口日志输出 | 调试功能可能被关闭或需要特殊配置 |
驱动适配 | 官方提供驱动示例和技术文档 | 驱动可能未开源或需额外适配 |
问题定位 | 硬件稳定性高,易于复现和排查问题 | 量产板可能存在批次差异或定制化修改 |
3. 典型应用场景
-
新手入门:
使用 demo 板可快速跑通官方例程(如蓝牙通信、传感器读取),避免因硬件差异导致的入门障碍。 -
功能验证:
开发新功能(如浮点运算、传感器驱动)时,demo 板的标准配置能确保软件兼容性,减少硬件相关的调试成本。 -
技术支持:
向厂商反馈问题时,使用 demo 板可确保复现环境一致,便于定位软件 bug。
4. 何时使用 1tn 板?
- 量产阶段:
当功能开发完成,需优化成本、体积或功耗时,切换到 1tn 等量产板级。 - 定制化需求:
若项目需要特定硬件配置(如集成私有芯片、精简外设),需基于 1tn 板进行开发。
总结
demo 板级是开发和测试阶段的首选,因其硬件完整、软件支持成熟,能显著提升开发效率;而 1tn 板级更适合量产或定制化场景。开发者应根据当前阶段(开发/量产)和需求(功能验证/成本优化)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
ATE(Auto Test Equipment) 在测试工厂完成. 大致是给芯片的输入管道施加所需的激励信号,同时监测芯片的输出管脚,看其输出信号是否是预期的值。有特定的测试平台。
SLT(System Level Test) 也是在测试工厂完成,与ATE一起称之为Final Test. SLT位于ATE后面,执行系统软件程序,测试芯片各个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
EVB(Evaluation Board) 开发板:软件/驱动开发人员使用EVB开发板验证芯片的正确性,进行软件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