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source命令
重新加载修改过的配置文件
source /etc/profile
. 命令
与source的作用一样,重新加载修改过的配置文件
. /etc/profile
开机时 ,配置文件的调用
调用顺序
/etc/profile
USER变量:根据登录的用户,给这个变量赋值(就是让USER变量的值保存当前用户名)。
LOGNAME变量:根据USER变量的值,给这个变量赋值。
MAIL变量:根据登录的用户,定义用户的邮箱为/var/spool/mail/用户名。
PATH变量:根据登录用户的身份,决定PATH变量是否包含专属目录(/root/sh)。
HOSTNAME变量:更改主机名,给这个变量赋值。
HISTSIZE变量:定义历史命令的保存条数。
~/.bash_profile
调用了~/.bashrc文件。
在PATH变量后面加入了“:$HOME/bin”这个目录。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家目录中建立bin目录,然后把自己的脚本放入“~/bin”目录,就可以直接执行脚本,而不用通过目录执行了。
~/.bashrc
定义默认别名,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义的别名也放入了这个文件。
调用/etc/bashrc
/etc/bashrc
PS1变量:也就是用户的提示符,如果我们想要永久修改提示符,就要在这个文件中修改
umask:定义umask默认权限。这个文件中定义的umask是针对“没有登录过程(也就是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时,比如从一个终端切换到另一个终端,或进入子Shell)”时生效的。如果是“有用户登录过程”,则是/etc/profile文件中的umask生效。
PATH变量:会给PATH变量追加值,当然也是在“没有登录过程”时才生效。
调用/etc/profile.d/*.sh文件
注销环境变量配置文件
~/.bash_logout
在用户退出登录时,会执行这个配置文件,不过默认为空,我们可以设置比如清除历史命令,备份一些数据
登录信息
/etc/issue
这个是我们用户登录前的一些提示信息
我们可以进入配置文件进行配置
\d :显示当前系统时间
\s :显示操作系统名称
\l :显示登录的终端号
\m :显示硬件体系结构
\n :显示主机名
\o :显示域名
\r :显示内核版本
\t :显示当前系统时间
\u :显示当前登录用户的序列号
/etc/motd
这个是在用户登录后,出现一些警告提示信息,提示用户需要注意什么,哪些操作是不可以执行的
w命令
w命令可以查看终端号
本地登录终端:tty1-ttyN (通过ctrl+alt+F1/F6)
tty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的终端号
远程登录终端:pto/0-pto/N
可以通过如:Xshell来划分
bash的快捷键
ctrl+c :终止当前终端的命令,如:ping
ctrl+d :结束当前终端,如:结束用户登录,结束交互式命令,结束当前终端
…
stty命令
stty -a
查看快捷键的信息
stty 关键字 ^键
更改快捷键
ctrl +c 改成 ctrl +p
[root@localhost ~]# stty intr ^p
[root@localhost ~]# ^P
注意:尽量不要修改快捷键,因为不是一个人在维护,可以添加自己的快捷键,但不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