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art概念: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是一种简单且可靠的通信方式,在许多嵌入式系统和通信设备中广泛应用。
UART使用两根信号线进行通信:一根用于数据传输(TX,发送),另一根用于接收数据(RX,接收)。
以下是UART的时序详细介绍:
-
起始位(Start Bit):UART通信的起始位始终为逻辑低电平(0),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
-
数据位(Data Bits):UART通信可以使用5、6、7或8个数据位来传输数据。数据位按照位顺序从最低位到最高位传输。
-
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可选的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校验位可以是奇校验(使得数据位的总数包含奇数个1)或偶校验(使得数据位的总数包含偶数个1)。 -
停止位(Stop Bit):停止位是UART通信的结束位,始终为逻辑高电平(1)。
它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并允许接收器进行下一次数据接收的准备。
时序示例: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TX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 ↑
Start Bit Stop Bit
RX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 ↑
Start Bit Stop Bit
注意:UART的时序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和通信设置有所不同。
时钟频率、数据位数、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和调整。
UART是一种简单且可靠的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许多应用领域,如嵌入式系统、通信设备、传感器和外围设备等。
了解UART的时序和工作原理有助于理解和实现与UART相关的通信功能。
二:奇偶校验位解释
奇偶校验位是UART通信中的一种错误检测机制,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它基于数据位中二进制1的个数来确定校验位的值。
在UART通信中,可以选择奇校验位或偶校验位。以下是对奇偶校验位的解释:
-
奇校验位:在奇校验位模式下,校验位被设置为使数据位中二进制1的个数为奇数。
也就是说,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已经是奇数,则校验位设置为0,以保证数据位和校验位中1的总数为奇数。 -
偶校验位:在偶校验位模式下,校验位被设置为使数据位中二进制1的个数为偶数。
也就是说,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已经是偶数,则校验位设置为0,以保证数据位和校验位中1的总数为偶数。
奇偶校验位的目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错误。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计算校验位,
接收方在接收数据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和校验位来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接收端,接收器会对接收到的数据位和校验位进行计数,并检查总的二进制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如果接收到的数据中的1的个数与校验位不匹配,则表示数据传输中发生了错误,可以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例如请求重新发送数据或发出错误提示。
奇偶校验位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但并不能纠正错误。
它在一些嵌入式系统和通信协议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尽管现代通信协议和技术往往采用更复杂和强大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
三:基于STM32F407芯片uart控制器代码举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STM32F407芯片的UART代码示例,用于在STM32开发板上配置和发送UART数据:
#include "stm32f4xx.h"
void UART_Init(void)
{
// 使能UART时钟
RCC_AP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