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背景
灌区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其精准的量测水监测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灌区量测水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精度较差、实时性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灌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难以满足现代灌区对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需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方案旨在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高效的通信技术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一套全面覆盖、高效运行、精准测量的灌区量测水监测系统。该系统将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水量数据,利用稳定的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并结合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从而为灌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目标
█精准计量:实现对灌区各类水源(如河流、水库、机井等)取水及各级渠道输水流量的高精度测量,误差控制在范围以内。
█实时监测:实时采集水量、水位、水质等关键数据,并以不超过[X]分钟的频率更新,为灌区水资源动态管理提供及时依据。
█远程控制:支持对灌区关键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等)的远程操作与自动化控制,提高水资源调配效率。
█数据分析: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分析与挖掘能力,生成各类报表与可视化图表,为灌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三、系统组成
灌区量测水监测系统采用IC卡机井控制箱、水位传感器和流量计进行灌区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数据按照站点以报表和数据等模式显示在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对引水、输水、配水、分水点和分界点全过程的水位、流量自动实时监控,为灌区总调度、分中心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县控额、乡控水、村控电”的建设目的。系统主要由感知采集层、网络传输层、系统应用层等部分组成。通过无线技术、感知层技术与新型应用的有效结合,可以用于各种业务的传送,充分满足灌区监测站间的物与物互联,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相结合。
█采集层:采集包括灌区内所有的水位监测、流量监测以及灌区范围内其他的所有传感器的监测,利用全方位感知技术对灌区信息进行实时采集。 通过实时的采集信息,为作物灌溉提供分析和决策基础。
█传输层:包括各层级系统用户所在地的局域网和将各层次局域网互连的广域网,包含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及数据采集使用的无线lora传输。是各种业务信息传输的平台和系统数据的载体,为采集各种信息提供可靠、安全的传输通道。
█应用层:是系统实现“平台智能化、管理扁平化、服务前置化”的核心,该层通过对水资源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并提供标准服务接口,为业务应用系统的快速搭建提供功能及服务共享。
四、系统功能
█实时数据监测:实时显示灌区各监测点水量、水位、水质、气象等数据,以数字、图形等形式直观呈现。
█历史数据查询:可按时间、监测点、监测参数等条件查询历史监测数据,并支持数据导出与打印。
█数据统计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日均值、月均值、年均值计算,同比、环比分析等,生成统计报表与分析图表。
█远程控制操作:通过平台远程控制闸门开度、泵站启停等,支持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两种模式。
█预警报警管理:设置预警阈值,管理预警信息,查看预警历史记录,对预警事件进行处理跟踪。
█用户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与职责,分配不同系统操作权限,保障系统数据安全与操作规范。
五、系统优势
█高精度测量:采用先进的量测水设备,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为水资源精确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实时性强: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能及时反映灌区水资源动态变化,便于管理人员快速决策。
█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水利设施远程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数据分析全面:具备强大数据分析功能,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灌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扩展性好: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新的监测点与功能模块,适应灌区未来发展需求。
█可靠性高:采用冗余设计、数据备份恢复等技术,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数据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