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及数据传输过程
其实我们的网络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模型,最开始只有一层,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单一的网络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所以人们就开始对我们的网络进行分层,让每一层都来执行自己的工作,各司其职,然后来实现我们网络上复杂的工作流程
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网络模型
- OSI七层模型 (参考模型)
- TCP/IP协议栈 (实际运用)
我们在这里先聊聊七层网络模型
其实这个模型刚开始提出来的时候只是为了实现两台机器的互联-它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规范,让两台机器使用统一的规范来实现通信,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范围扩展后-能实现很多机器的互联,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互联网的雏形。
OSI七层模型结构见上图
接下来我们来剖析这个OSI七层模型
上面我们说到:OSI模型刚出现的时候是为了实现两台机器之间的互联,那么它是怎样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的呢?
从下往上读这个图就能明白大致的流程了
- 实现两台机器互联,机器与机器之间是怎么通信的呢—物理层
- 01010比特流其实是没什么意思的数据,怎么把它变成有意义的数据呢?怎么确定这个数据是发给我的呢?—数据链路层
- 主机A-B,之间还有很多其他的机器 C,D,E-主机F??路径有很多条,怎么选择最优路线?要怎么知道对方的MAC地址?—网络层(三层)
- 发送数据特别多,数据包很大,需要很长时间??中间网络中断,重新传?数据包是完整的正确的?–传输层
- 断电续传功能–会话层
- 操作系统,windows10,MACOS,Linux,语法是不一样的,实现不同系统之间进行通信—表示层
- 字节流的格式,不好识别,不好操作–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