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Linux的select、poll 和 epoll:从原理到应用场景

I/O 多路复用并不是什么新东西,select 早在 1983 年就出现了,poll 在 1997 年,epoll 是 2002 年的产物。面试题总爱问“多路复用多厉害?”其实它就是把轮询的锅甩给了操作系统,而操作系统不过是用 CPU 指令帮你完成事件监听罢了。厉害?能让程序员少操点心才算厉害!

1. select 的机制

select 是最早的多路复用技术,通过固定大小的 fd_set 来管理文件描述符:

  1. 用户线程调用 select,将文件描述符加入 fd_set
  2. 内核遍历 fd_set,检查哪些文件描述符有事件。
  3. 有事件发生时,标记 fd_set 并唤醒用户线程。

以下是 select 的详细工作流程图:

缺点

  • 文件描述符数量限制fd_set 是固定大小(通常为 1024 个),限制了高并发场景。
  • 效率低下:每次调用需要重构 fd_set,并且内核需要遍历所有文件描述符,性能开销大。

2. poll 的改进

poll 引入了动态数组,解决了 fd_set 固定大小的问题。每个文件描述符通过 pollfd 结构存储,支持任意数量的文件描述符。

缺点

  • 内核仍需轮询所有文件描述符,性能瓶颈依然存在。

3. epoll 的革命

epoll 通过事件驱动彻底改变了多路复用的性能:

  1. 用户注册文件描述符到 epoll 实例,内核只在状态变化时通知用户线程。
  2. 内核使用高效的红黑树和就绪队列,避免轮询开销。

 

优点

  • 性能不受文件描述符数量影响。
  • 支持高效的动态管理和边缘触发。

4. 应用场景(举例)

4.1 Netty
  • 使用的机制:Netty 是一个高性能的异步网络框架,在 Linux 中使用 epoll 实现 I/O 多路复用。
  • 工作方式
    • Netty 的 EpollEventLoop 使用 epoll 监听多个网络连接的状态,并通过事件驱动模型在事件就绪时通知线程池处理 I/O。
    • 在非 Linux 平台,Netty 会退回到 selectpoll
4.2 Redis
  • 使用的机制:Redis 是一个单线程的高性能键值存储,使用 I/O 多路复用机制管理所有客户端连接。
  • 默认机制
    • 在 Linux 上使用 epoll,在其他平台上使用 selectpoll
  • 工作方式
    • Redis 通过 epoll_wait 获取就绪的客户端连接,避免阻塞在单个连接的 I/O 操作上,从而实现高并发处理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服务端相声演员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