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析构函数
C++ 中的 析构函数(Destructor) 是类的一种特殊成员函数,用于在对象生命周期结束时执行清理操作,如释放资源、关闭文件、释放内存等。析构函数在对象被销毁(如超出作用域、delete 被调用)时自动调用。
一、析构函数的基本语法
class ClassName {
public:
~ClassName(); // 析构函数声明
};
特点:
- 析构函数名和类名相同,但前面加上
~
符号。 - 没有参数,也不能被重载(即一个类只能有一个析构函数)。
- 没有返回值类型,甚至不能写
void
。 - 可以是
public
、protected
、或private
(如禁止用户删除对象时用private
)。 - 可以是
virtual
,用于确保多态删除时调用正确的析构函数。
二、析构函数的调用时机
-
栈对象超出作用域时自动调用:
{ MyClass obj; // obj 构造时自动调用构造函数 } // 到作用域末尾,自动调用析构函数
-
堆对象通过
delete
删除时自动调用:MyClass* ptr = new MyClass(); delete ptr; // 调用析构函数后释放内存
三、析构函数示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yClass{
private:
int *datas;
public:
MyClass(int size){
datas = new int[size];
};
~MyClass(){
cout << "析构函数被调用!" << endl;
delete[] datas;
}
};
int main()
{
MyClass m1(5);
MyClass *m2 = new MyClass(10);
delete m2;
return 0;
}
在这个示例中, MyClass
的构造函数分配了一块内存,而析构函数释放了这块内存。当 obj
的生命周期结束时(即离开了它的作用域), MyClass
的析构函数被自动调用,负责清理资源,防止内存泄露。
四、析构函数的重要性
析构函数在管理资源方面非常重要。没有正确实现析构函数,可能导致资源泄露或其他问题。在基于RAII(资源获取即初始化)原则的C++编程实践中,确保资源在对象析构时被适当释放是非常关键的。当使用智能指针和其他自动资源管理技术时,可以减少显式编写析构函数的需要,但了解析构函数的工作原理仍然很重要。
以下是关于 C++ 中析构函数需要了解的十个要点的表格:
标注粗体部分,是能快速上手的内容,方便后续QT的学习,而没有粗体的部分,会在QT结束后,如果安排C++深入讲解的课程的话,会安排到。
要点 | 描述 |
---|---|
定义和作用 | 析构函数在对象生命周期结束时自动调用,用于清理对象可能持有的资源。 |
语法 | 析构函数名称由波浪线 (~ ) 后跟类名构成,例如 MyClass 的析构函数为~MyClass() |
资源管理 | 用于释放对象在生命周期中分配的资源,如动态内存、文件句柄、网络连接等。 |
自动调用机制 | 当对象离开其作用域或通过 delete 删除时,将自动调用其析构函数。 |
防止资源泄露 | 正确实现析构函数对防止资源泄露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涉及动态资源分配的情况。 |
虚析构函数 | 如果类作为基类设计,应有一个虚析构函数,以确保正确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 |
析构函数与异常 | 析构函数不应抛出异常,如果可能抛出,应在函数内捕获。 |
删除的析构函数 | 可以通过将析构函数声明为删除( ~MyClass() = delete; )来禁止删除某类对象。 |
与构造函数的关系 | 每个类只能有一个析构函数,不可重载,与构造函数相比。 |
规则三则/五则 | 如果类需要自定义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或拷贝赋值运算符,可能也需要自定义另外两个(规则三则)。在 C++11 后还包括移动构造函数和移动赋值运算符(规则五则)。 |
这个表格概括了在学习和使用 C++ 析构函数时应考虑的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