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暴,勇敢选择离开
这个案例讨论了一位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她曾多次接受心理咨询。为更深入地理解她的状况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咨询师邀请著名心理学家布兰特·吉尔利博士共同分析此案例,旨在优化针对家暴受害者的干预策略。
个案背景概述
个案是一位37岁的女性,出生于一个经济贫困的家庭,有多个兄弟姐妹。在母亲生下五个女儿后,本计划实施节育手术,却意外怀上了她。出生后,她曾被送给亲戚换取一个男孩,但不久后因母亲舍不得她,又被接回家。
儿童时期,她因家境窘迫经常受到同学和邻居的嘲笑,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尽管从小学习刻苦,但因自信心不足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中考和高考成绩都未达到理想,直到专升本时才取得一定成绩。然而,她因害怕失败,最终没有选择报考更好的学校。
家庭中,母亲性格强势,能干但习惯于批评和指责;而父亲性格温和软弱,崇尚“与人为善”。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她感受到了一些特殊关爱,但潜意识中也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成年后,她的婚姻生活充满冲突。丈夫情绪失控时多次动手施暴,不仅对她,也经常打骂孩子。她曾有过离婚的念头,但始终因缺乏勇气和其他现实因素而未能付诸行动。家庭经济负担全由她独自承担,包括房贷和日常开支,而丈夫却不给她任何经济支持。长时间的劳累和压迫,让她感到疲惫不堪,却又不敢停下忙碌的脚步。
咨询师与吉尔利博士的对话
咨询师: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暴案例,通常这样的案例会是长期性的,因为她的丈夫在愤怒时会打她,并且他没有工作,也没有为家庭提供任何收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虐待。我想了解,如何帮助她取得更大的进步?
吉尔利:我看你有写到,她有一个儿子,她和儿子的关系如何?
咨询师:她经常对儿子进行评判,态度很不好,偶尔会责骂他。
吉尔利:她儿子几岁了?
咨询师:大约十一二岁。
吉尔利:她谈到儿子时,是什么样的情感反应?是感到内疚、失望,还是愤怒、沮丧?
咨询师:她感到愤怒。她丈夫骂儿子时,有时会指桑骂槐,实际上是在骂她。她明白这样的行为会对儿子造成伤害,这让她非常着急。
吉尔利:当他儿子被家暴,她有什么反应?
咨询师:她害怕激化矛盾,常常会躲进房间,避免冲突。但事后会去安慰儿子,解释说这是为了保护他。
吉尔利:你提到她没有离婚的力量,这是她的真实想法吗?还是她在找借口?
咨询师:我的内心其实非常希望她能离婚,但传统观念又是劝和不劝离。
吉尔利:你可以告诉她,如果继续留在婚姻里,她的任何梦想和理想都无法实现。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她就像一只鸟被关在笼子里,想教它飞翔,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作为治疗师,我们希望她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她还维持这段婚姻,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她有一个会动手打人、言语虐待、情绪暴力的丈夫,而且他不工作,这给她的儿子树立了极其糟糕的榜样。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改变,只要她继续和他在一起,情况只会更糟。
咨询师:她的原生家庭中,她是最小的孩子,得到了较多的宠爱。她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吸引这样一个男人?
吉尔利: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经在这段婚姻里了,所以此刻探讨这些并没有太大意义。
咨询师:如果她离婚了,会不会再次“吸引”到这样的男人?
吉尔利:如果我们回顾她的成长经历,或许可以发现,她需要的是一个强势的男人,而她的父亲性格比较软弱。这可能是她吸引到这样一个丈夫的原因。
咨询师:嗯,她说自己一直很认可丈夫的才华,认为他只是运气不好,没能得到合适的机会去发挥。
吉尔利:她的丈夫就是一个失败者。失败的人,总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认为如果环境改变或得到一些机会,他就能成功。可是,这种心理只是失败者的典型表现。他永远都在为自己找理由,而不愿面对问题。
咨询师:她丈夫也学习心理学,但没有用在自己身上。他擅长言辞,她总是说不过她丈夫,所以她认为丈夫很有才华,只是现在没有机会赚到钱。
吉尔利: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一条鱼,她的丈夫就是渔夫。他把鱼饵装上,甩到池塘里,我们一般人不喜欢就离开了,而她看上了鱼饵,一口咬了上去,然后就被钓了上来,她就是那条鱼……她必须修正自己的看法......这正是典型的家暴模式。家暴的男性往往会有很多失败的借口,被家暴的女性常常说:“他很有才华。”
咨询师:嗯,她也经常说:“我老公非常有才华,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赚很多钱。他对我生气是因为我不了解他,所以是我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他打我不是什么大事,他只是在表达情绪。当我试着要跟他理性的去沟通,我发现他太聪明了,他太有才了,他比我的层次高很多。”
吉尔利:这些言辞和行为,是被家暴女性常有的反应。她需要意识到这一点,走出来保护自己,而不是期望丈夫有一天会回心转意并改变一切,因为这种改变永远不会发生。
咨询师:她觉得丈夫小时候也被他父亲家暴,所以表示理解他。她说他打人的时候是一种退行的孩子模式。
吉尔利:那又怎么样?这不是借口。如果我走在路上,有人打我一拳,然后跟我说他小时候被他父亲打,所以现在打我,这对我来说重要吗?如果他知道自己有问题,应该去寻求治疗,而不是将自己的创伤转嫁到别人身上。他选择将这些情绪加诸于妻子和孩子身上,证明他是一个失败者。
咨询师:但我们在心理治疗中不是要学会理解别人的处境吗?
吉尔利:等等,我了解这样的男人,但这不值得我同情他。你的来访者来找你做治疗,希望你帮她找到出路。在这个案例中,你能做的就是帮她如何面对一个渣男,而且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渣男。
咨询师:嗯,我看到她的身体上有伤,眼圈发黑,还有一次肩膀脱臼。
吉尔利:是啊,在她的未来里,可能下巴被打碎,眼睛被打失明,甚至头骨破裂。谁知道他会有多暴力、多失控,甚至可能杀人。她必须离开这个渣男。如果她是我的来访者,我会关心她的人身安全、她的未来以及她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这些年来,我遇到过很多遭受肢体或情绪暴力的女性。我会和她们讨论她们亲密关系的全貌,然后告诉她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忍受家暴,为丈夫找借口,在他家暴后忏悔时感到“他对我真好”,然后继续让自己连同孩子生活在家暴的阴影下;二是选择一条离开丈夫的路,虽然未来可能是不确定的,但她可以自己决定如何面对。后者是一个勇敢的决定,可以保护她自己和孩子。
咨询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几年前她有过一次短暂的出轨,后来她和那个人已经完全断了联系,但她仍然感到愧疚,特别是面对丈夫时,总觉得自己很糟糕,认为自己应该对丈夫忠诚,始终如一。
吉尔利:你是在说她出轨后才开始遭遇家暴吗?
咨询师:不是。
吉尔利:她之所以会出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丈夫是个失败者。人们出轨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婚姻关系本身就存在问题。她的出轨,只是显示了一件事情,就是在这个婚姻之外的关系,可以更好。
咨询师:然而,她的丈夫却总是向她提这件事,让她内疚。
吉尔利:这是一种操控,因为一个失败者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把所有问题归咎于别人。她需要的是勇敢地离婚,结束这段关系。
咨询师: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案例,在治疗中,我常常对被家暴的女性说:你丈夫今天可能会带着鲜花和水果来看你,跟你道歉,告诉你“我打你打得太重了”。直到有一天,他站在你的坟前,再次给你献上鲜花和水果,说:“对不起,我错了。”那时你已经不再需要这些道歉了。就像你前面提到的,作为治疗师,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确保她的生命安全。
吉尔利:嗯,她需要保护的不仅是自己的人身安全,还包括她儿子的情感安全和生命安全。如果家暴继续下去,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你想过没有,她的儿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除非她的儿子非常聪明,懂得如何避免父亲的恶劣行为,否则从大数据统计来看,很多孩子最终会重复父亲的家暴模式。从这个角度看,作为治疗师,我们也有责任去帮助她保护她儿子的未来。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太多像她丈夫那样的渣男了,我们不需要再多一个。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这些渣男,会是多么美好。
咨询师:(笑)......
吉尔利:有些人听到这种说法,可能会感到震惊,为什么治疗师会这么说?我做心理治疗已经45年了,这些渣男从来没有走进过咨询室。他们不会寻求治疗,而你所能看到的,通常都是受害者——那些遭受家暴的女性。渣男往往是反社会人格或者病态社会人格,对于这种人,我是没有任何同情心的。
咨询师:我还有一个疑问,前一阵,我通过冥想疗愈帮助她找到一些内在和外在的资源,获得了新的力量。结果,在与她先生相处时,她能够保持一种中正的态度,不卑不亢。这种变化让她先生发生了一些改变,平时他是看不起她、鄙视她的,但这次后他竟然主动开始和她沟通交流。
吉尔利:然而,这种改变往往是昙花一现。当然,如果你能够帮助个案继续增强她的个人力量,无论她的丈夫是否改变,这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我会对她说,“这就是你自己,让你自己变得更强大,而不是改变渣男,或者期望渣男改变”。如果她丈夫有跟着改变了,那很好,“但这不是为了你老公而做的,这只是为你自己而做的”。
咨询师:我的希望是,让她自己能够足够自信,从而有勇气摆脱这个渣男。
吉尔利:我曾经有一个遭受家暴的个案,她和她的丈夫终于离婚了。以前,她一直以儿子为借口,认为儿子还没有长大,需要照顾,所以她一直忍受家暴。等到儿子长大后,她才离婚。她和我说,“过去这20年的时间,要是早一点做决定,早一点离开了那个渣男,不知道有多好。”离婚之后,她就觉得人生自由了,有种重见光明的感觉。
咨询师:这与传统的“劝和不劝离”观念有所不同。
吉尔利:哪种情况更糟糕呢?离婚更糟糕,还是继续活在一个暴力家庭里,被打得半死,孩子也吓得要死更糟糕?
咨询师:......其实,我内心是希望她们能够离婚的,但我一直没有勇气直接说出来。
吉尔利:你不需要直接告诉她“离婚”这件事。你可以告诉她:现在是一个人生的交叉路口。如果选择跟渣男继续生活在一起,你什么也做不了。那如果她了解到她必须要离开她丈夫,那你就是帮了她一个大忙。
咨询师:谢谢,非常感谢。
交谈结束。
结语
一个充满暴力的地方,不能被称为家。真正的家,是给予你安全、温暖和尊重的港湾。
你值得被爱,值得被善待,而绝不应该忍受伤害。
家暴永远没有借口,唯有远离才能走向自由与新生。勇敢迈出那一步,因为终结家暴的第一步,就是为自己选择尊严与未来。
声明
文章内容摘自书籍《智慧大全——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
作者介绍
李智华,中科院博士,华为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AI算法专家。热爱心理学,持有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师从艾瑞克森催眠大师研习心理疗愈,并随一行禅师深入学习禅宗禅修。
在古圣先贤智慧的无边海滩上,我不过是一个好奇的孩子,俯身拾起那些被浪花冲刷的、闪着光芒的思想贝壳,汇集成这本书籍《智慧大全》,以献给所有追寻生命真谛与内心光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