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无法保证信息的绝对性完整与准确,仅作为一种记录与参考
第三章
1. 单张像片与立体像对的空间位置研究
- 问题:为什么单张像片不能研究物体的空间位置,而立体像对可以解三维坐标?
- 答案:单张像片中未知点只能列出两个方程,而空间位置有3个未知数,因此无法研究。立体像对上有两个同名像点,可以列出4个方程,从而求出3个未知数。
9. 共面方程及其应用
- 定义:在立体空间相对定向时,由左右两幅影像构成的同名光线与空间基线共面,联立方程。
- 解决问题:
- 连续像对相对定向
- 单独像对相对定向
10. 解析相对定向的参数与观测值
- 相对定向类型:
- 连续像对相对定向
- 单独像对相对定向
- 观测值:内方位元素 x0,y0,fx_0, y_0, fx0,y0,f。
- 地面控制点坐标:不需要,因为只涉及像片间的相对关系。
- 目的:确定相邻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
11. 连续像对与单独像对相对定向的区别
- 相对定向元素:连续像对与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不同。
- 坐标选择:连续像对使用空间辅助坐标系,单独像对使用以摄影基线为x轴的空间辅助坐标系。
15. 单元模型的空间相似变换
- 定义:在不同坐标系中,比例尺和方向不一致,化规到另一个坐标系中,形状和原来的相似的过程。
- 变换方法:对原有的点线进行缩放、旋转、平移变换。
- 应用:单元模型的变换。
16. 空间相似变换中的坐标重心化
- 意义:
- 减小模型点坐标在计算过程中有效位数,保证计算精度。
- 简化系数,部分未知数可分开求解,提高计算速度。
第四章
1.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 定义:利用计算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量测的像点坐标以及极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 意义:
- 不触及被量测目标即可测定其位置和几何形状。
- 快速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点位测定,节省野外测量工作量。
- 不受通视条件限制。
- 区域内部精度均匀,不受区域大小限制。
- 目的:
- 为测绘地形图提供定向控制点和像片定向参数。
- 测定大范围内界址点的统一坐标。
- 单元模型中大量地面点坐标的计算。
- 解析近景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
- 所需信息:
- 摄影测量信息:像片上量测的像点坐标。
- 非摄影测量信息:大地测量观测值、像片外方位元素、相对控制条件。
4. 像点坐标观测值中的系统误差
- 主要包括:摄影材料变形、摄影机物镜畸变差、大气折光差改正、地球曲率。
5. 航带网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 基本思想:将许多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结成一个航带模型,通过消除航带模型中累积的系统误差,将航带模型整体纳入到测图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 作业流程:
- 像点坐标系统误差预改正。
-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
- 模型连接构建自由航带网。
- 航带模型绝对定向。
- 航带模型非线性改正。
- 加密点坐标计算。
8. 航带法区域网平差
- 基本思想:
- 按照单航带法构成自由航带网。
- 利用本航带的控制点及与上一航带的公共点进行三维空间相似变换,将整区各航线纳入统一的坐标系中同时解求各航带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
- 计算各加密点坐标。
✅主要流程:
- 建立自由比例尺的航带网。
- 建立松散的局域网。
- 局域网的整体平差。
11.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基本思想:以一张像片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一个平差单元,通过各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的公共光线实现最佳交会,将整体区域最佳地纳入到控制点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主要流程:
- 像片外方位元素和地面点坐标近似值的确定。
- 逐点建立误差方程式并法化。
- 改化法方程式的建立。
- 边法化边消元循环分块解求改化法方程式。
- 求出每片的外方位元素。
- 加密点坐标计算。
- 原因:由于平差单位是单千光束,像点坐标是观测值,误差方程直接由像点坐标的观测值列出,能对像点坐标进行系统误差改正,所以是最严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