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的扩容机制原理
1.7版本
1.先生成新数组
2.遍历老数组中的每个位置上的链表上的每个元素
3.取每个元素的key,并基于新数组长度,计算出每个元素在新数组中的下标
4.将元素添加到新数组中去
5.所有元素转移完了之后,将新数组赋值给HashMap对象的table属性
1.8版本
1.先生成新数组
2.遍历老数组中的每个位置上的链表或红黑树·
3.如果是链表,则直接将链表中的每个元素重新计算下标,并添加到新数组中去
4.如果是红黑树,则先遍历红黑树,先计算出红黑树中每个元素对应在新数组中的下标位置
a.统计每个下标位置的元素个数
b.如果该位置下的元素个数超过了6,则生成一个新的红黑树,并将根节点的添加到新数组的对应位置
c.如果该位置下的元素个数没有超过6,那么则生成一个链表,并将链表的头节点添加到新数组的对应位置
5.所有元素转移完了之后。将新数组赋值给HashMap对象的table属性
谈谈ConcurrentHashMap的扩容机制
1.7版本
1.1.7版本的ConcurrentHashMtap是基于Segment分类实现的
2.每个Segment相对于一个小型的HashMap
3.每个Sagrnent内部会进行扩容,和HashMap的扩容逻辑类似
4.先生成新的数组,然后转移元素到新数组中
5.扩容的判断也是每个Segment内部单独判断的。判断是否超过阈值
1.8版本
1.1.8版本的ConcurrentHashMap不再基于Segmentt实现
2.当某个线程进行put时。如果发现ConcurrantHashMMap正在进行扩容那么读线程一起进行扩容
3.如果某个线程put时,发现没有正在进行扩容,则将key-value添加到ConcurrentHashMap中,然后判断是否超过阈值,超过了则进行扩容
4.ConcurrentHashMiap是主持多个线程同时扩容的
5.扩容之前也先生成一个新的数组
6.在转移元素时,先将原数组分组,将每组分给不同的线程来进行元素的转移。每个线程负责一组或多组的元素转移工作
Jdk1.7到Jdk1.8 HashMap发生了什么变化(底层)?
1.7中底层是数组+链表,1.8中底层是数组+链表+红黑树,加红黑树的目的是提高HashMap插入和查询整体效率
1.7中链表插入使用的是头插法,1.8中链表插入使用的是尾插法,因为1.8中插入key和value时需要判断链表元素个数。所以需要遍历链表统计链表元素个数,所以正好就直接使用尾插法
1.7中哈希算法比较复杂,存在各种右移与异或运算。1.8中进行了简化,因为复杂的哈希算法的目的就是提高散列性。来提供HashMap的整体效率,而1.8中新增了红黑树,所以可以适当的简化哈希算法,节省CPU资源
HashMap的Put方法
说HashMap的Put方法的大体流程:
1.根据Key通过哈希算法与与运算得出数组下标
2如果数组下标位置元素为空,则将key和value封装为Entry对象(JDK1.7中是Entry对象,JDK1.8中是Node对象)并放入该位置
3.如果数组下标位置元素不为空,则要分情况讨论
a.如果是JDK1.7,则先判断是否需要扩容,如果要扩容就进行扩容,如果不用扩容就生成Entry对象。并使用头插法添加到当前位置的链表中
b.如果是JDK1.8,则会先判断当前位置上的Node的类型,看是红黑树Node,还是链表Node
i.如果是红黑树Node,则将key和value封装为一个红黑树节点并添加到红黑树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会莉断红黑树中是否存在当前key。如果存在则更新valua
ii.如果此位置上的Node对象是链表节点。则将key和value封装为一个链表Node并通过尾插法插入到随表的最后位置去。因为是尾插法,所以需要遍历链表,在遍历链表的过程中会判断是否存在当前key。如果存在则更新walua。当遍历完链表后。将新链表Node插入到链表中,插入到链表后,会看当前链表的节点个数。如果大于等于B,那么则会将该链表转成红黑树
iii.将key和value封装为Node插入到链表或红黑树中后。再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扩容。如果需要就扩容,如果不需要就结束PUT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