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及一线实践探索,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八大核心维度、二十五项关键任务与五十个可量化、可评估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旨在为职业院校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设路径参考。
一、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产教融合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石,包含 3 个要点及 6 个关键绩点。
(一)明确产教对接方向
专业群需紧密围绕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梳理产教映射关系,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关键绩点包括“产业分析报告”与“产教映射关系图”,通过深入分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绘制清晰的产教对接蓝图,为专业群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构课程结构体系
基于产业分析,确定典型岗位并制定职业能力清单,这是课程体系重构的前提。关键绩点为“职业岗位能力清单”,通过精准梳理岗位所需能力,为后续课程设置提供依据,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三)强化产业资源保障
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汇聚丰富产业资源。关键绩点涵盖“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和活动记录”“产业资源分析报告”及“典型案例”,通过委员会的高效运作与资源整合,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确保专业群发展紧跟产业前沿。
二、课程体系:打造能力本位课程
课程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包含 3 个要点及 5 个关键绩点。
(一)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摒弃传统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立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菜单式、开放型课程体系。关键绩点为“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块组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设置多元成才通道
依据学生职业取向,设置多种成才通道,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路径。关键绩点包括“学生成才路线图”“学生能力进阶图”及“指导性选课制度”,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人成才”目标。
(三)推行任务式培养模式
坚持能力本位,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构建螺旋式上升的项目训练体系。关键绩点为“体现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通过真实项目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储备
课程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包含 6 个要点及 12 个关键绩点。
(一)建设教学资源库
建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内容完整且每年更新不少于 10%,实现群内学生全覆盖并逐步向社会开放。关键绩点为“教学资源库及运作情况分析”,通过动态更新与开放共享,为教学提供丰富资源支持。
(二)完善平台基础课程模块
平台基础课程模块体系完整,符合专业群通用能力或基础能力培养目标。关键绩点包括“平台基础课程模块汇编”与“配套的教材体系”,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为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职业能力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体系完整,对接职业标准与技术发展,体现能力导向与任务驱动,做到“每年一小修、三年一大改”。关键绩点为“职业能力课程模块汇编”与“配套的教材体系”,通过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性。
(四)创新迁移能力课程模块
迁移能力课程模块设计富有创新,符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要求。关键绩点包括“迁移能力课程模块汇编”“配套的教材体系”及“典型案例”,通过培养迁移能力,提升学生应对职业变化的能力。
(五)引进企业培训课程
引进优秀的国内外企业培训课程,对接职业标准,实现“书证融通”。关键绩点为“企业培训课程模块汇编”与“配套的教材体系”,通过引入企业优质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认证通过率。
(六)融入产业先进元素
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与内容,使课程与教材贴近时代、社会与生产。关键绩点为“新型教材”与“典型案例”,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专业群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四、实训基地:打造实训教学平台
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包含 3 个要点及 8 个关键绩点。
(一)深化校企合作共建
校企联合设立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与实践基地,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双向赋能与可持续发展。关键绩点包括“管理与运营机制”与“典型案例”,通过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率与效益。
(二)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具备生产性特点,承接真实项目,研发先进技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绩点为“真实生产项目及产值分析表”与“承担学生培训的数量和反馈”,通过真实项目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
实训基地拥有完整的项目训练标准、课程、教材与师资,能够完成专业群要求的实践教学与能力训练项目。关键绩点包括“训练课程及标准”“能力本位的训练教材”“能力较强的培训师资”及“产业认可度高”,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
五、师资队伍: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包含 3 个要点及 7 个关键绩点。
(一)组建创新教师团队
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关键绩点包括“教师队伍结构”“团队创新成果”与“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通过团队协作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专业(群)带头人由产业导师担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不少于 80%,这是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要求。关键绩点为“产业导师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与“典型案例”,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强,表现在产业分析、课程模块设计、课堂教学掌控、教法多样性与适应性、新型教材编写、网络资源运用、项目设计与执行、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教学成果总结等多个方面。关键绩点为“多种形式的教学成果”,通过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专业群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六、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发展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目标,包含 3 个要点及 4 个关键绩点。
(一)提升满意度
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关键绩点为“满意度调查报告”,通过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各方需求,优化教育教学服务。
(二)提升就业质量
就业率、起薪水平、职务升迁、岗位迁移、薪酬增加、职业成就等均高于地区同类院校平均指标。关键绩点为“近三年毕业生数据分析报告”,通过数据分析,直观呈现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情况。
(三)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
建立毕业生档案,对毕业生持续跟踪并提供服务。关键绩点包括“毕业生档案”与“典型案例”,通过跟踪服务,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反馈。
七、社会服务:拓展专业群服务功能
社会服务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延伸,包含 2 个要点及 5 个关键绩点。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扶贫脱困事业与企业转型升级。关键绩点包括“服务项目(包括转化为成果的教师专利)”“服务产值”与“典型案例”,通过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提升专业群的社会贡献度。
(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培训企业员工,获得企业好评。关键绩点为“培训数量”与“企业反馈”,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增强专业群与企业的合作粘性。
八、特色成果:彰显专业群建设成效
特色成果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标志,包含 2 个要点及 3 个关键绩点。
(一)创新教学成果
拥有创新性的教学成果(国家级、省市级),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关键绩点为“教学成果及推广应用”,通过创新教学成果的推广,提升专业群的影响力与示范性。
(二)打造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专业群建设应贴近实际,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地方离不开”“群众有口碑”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职业教育品牌。关键绩点包括“办学特色的比较分析”与“典型案例”,通过特色建设,提升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