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TVS器件的选型不仅是参数匹配的数学问题,更是电磁兼容性与电路动态响应特性的综合博弈。本文通过浪涌电流计算、钳位电压验证及多级防护策略,系统化解析了TVS选型考量的因素。
一、TVS在浪涌防护中的作用
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是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通过雪崩击穿效应快速钳位过电压,保护后端电路免受浪涌(Surge)损害。其核心能力包括:
-
纳秒级响应时间(<1ns),快于压敏电阻(MOV);
-
低钳位电压,确保被保护器件耐受范围内;
-
高浪涌吸收能力,符合相关标准(如IEC 61000-4-5、GB17626.5)。
二、TVS选型关键参数与计算公式
1. 反向截止电压(VRWM)
-
定义:TVS未击穿时的最大工作电压。
-
选型规则:不低于1.1倍的电路正常工作电压峰值
2. 击穿电压(VBR)
-
定义:TVS未击穿时的最大工作电压。
-
选型规则:不低于1.2倍的电路正常工作电压峰值
3. 钳位电压(Vc)
-
核心参数:浪涌期间TVS两端达到的最高电压。
-
选型规则:被保护器件最大耐受电压
4. EMC相关计算
-
核心参数:根据试验中的测试波形最大功率、峰峰值电流。
-
选型规则:瞬态电流大于浪涌实验时的电流
-
实例(误区):
芯片手册中一般会给出一个最大功率Pppm和峰峰值电流Ipp:
一般都不是根据这两个值直接计算,而是根据具体选用的波形(如GB17626.5常用的电压波形为1.2/50μs电压波形和8/20μs电流波形的组合波)来计算,此时就要看Peak Pulse Power Rating Curve来进行判定了:
其中还要计算浪涌实验时的电流,以确定一个下限,就涉及试验时的电压和浪涌发生器输出阻抗。阻抗可以参考这篇博文浪涌测试配置详解-CSDN博客,是从标准中整理出来的:
四、工程注意事项
-
布局与布线:
-
TVS应靠近接口,路径长度≤5cm;
-
使用低电感接地路径。
-
-
多级防护设计:
-
前级:气体放电管(GDT)泄放大电流;
-
后级:TVS实现精细钳位。
-
-
结电容影响:
高频信号线(如USB、以太网)需选择低结电容TVS(如pF级)。 -
温度降额:
高温环境下TVS的IPP和PPP需降额(通常>25℃时每℃降额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