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视频技术:无处不在的数字魔法
在现代生活中,音视频技术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你在周末的闲暇时光,窝在沙发里打开腾讯视频,尽情享受一部精彩的好莱坞大片时,那高清流畅的画面和震撼的音效,让你仿佛置身于电影院中;当你因为工作需要,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视频会议时,实时高清的画面和清晰流畅的语音,让你们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顺畅;当你在抖音上刷到那些有趣的短视频,被博主们精彩的表演和创意所吸引时,背后也是音视频技术在发挥着作用 ,使视频能够以高质量的形式快速加载呈现。毫不夸张地说,音视频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娱乐、沟通、学习和工作方式。
二、音频技术大揭秘
2.1 声音的数字化之旅
我们日常听到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如鸟儿清脆的歌声、悠扬的音乐旋律,本质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但在数字世界里,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模拟信号,所以就需要将声音进行数字化转换,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声音穿上了一件数字的 “外衣”,而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
声音的数字化主要包含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重要过程 。采样,就像是用一把 “时间剪刀”,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对连续的模拟声音信号进行快速 “裁剪”,获取一系列离散的样本点,从而将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模拟声音信号想象成一条连绵起伏的山脉,采样就如同在不同的位置选取山峰和山谷来代表这座山脉的大致轮廓。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为了能够无失真地重建原始信号,采样频率至少应该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例如,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 20Hz 到 20kHz,所以在音频数字化时,常用的采样频率为 44.1kHz,这意味着每秒会采集 44100 个样本点,这样就能较好地还原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
量化则是在幅度轴上对采样得到的离散样本点进行数字化处理。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个样本点分配一个特定的数值。由于模拟信号的幅度是连续变化的,而数字信号只能表示有限个离散的值,所以量化过程其实就是将采样点的幅度值近似到最接近的离散值上 。这就好比把一段连续的颜色渐变条划分成若干个固定的颜色区间,然后把每个颜色都归入对应的区间。量化位数决定了量化的精度,常见的量化位数有 16 位、24 位等。16 位量化可以表示 65536 种不同的幅度值,而 24 位量化则能表示更多的幅度值,量化位数越高,对声音幅度的表示就越精确,声音的质量也就越高 。
经过采样和量化后,得到的离散数值还需要进行编码,才能成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存储的二进制数据 。编码就是将量化后的数值转换为二进制代码的过程,通过编码,声音信号就被转换成了由 0 和 1 组成的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存储在硬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中,或者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例如,我们常见的 CD 唱片,就是通过 PCM 编码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存储在光盘上的,在播放时,再将数字信号解码还原成模拟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
2.2 音频压缩的奥秘
经过数字化后的音频数据,如果直接存储和传输,数据量往往非常庞大 。以 CD 音质的音频为例,采样频率为 44.1kHz,量化位数为 16 位,双声道的情况下,其码率高达 1.411Mbps 。如此大的数据量,不仅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要求极高,在网络传输时也会占用大量的带宽,导致传输速度慢、成本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音频压缩技术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