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要做GB28181的视频分析,至少要在4端做设置,才能把一整套流程给跑起来:
第一步:在摄像机或者NVR里面配置国标GB28181接入信息,将设备接入到GB28181平台;
第二步:在平台端接入设备并且设置RTSP流输出,获取到对应的实时RTSP地址;
注意在这一步,很多国标GB28181平台会限制RTSP分享输出的时长或者说无人观看就关闭取流的规则,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平台端设置保持持续的RTSP流输出
第三步:将拿到的RTSP流地址,设置到视频分析网关或者视频分析平台,同时设置视频分析参数ROI、置信度、抽帧频率、推送规则等等参数;
第四步:在业务平台监听并接收告警消息推送,展示和入库记录;
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半自动状态,比如:
情况一:很多业务场景只需要在白天进行视频分析或者工作时间内进行视频分析,我们可以在视频分析网关或者视频分析平台内设置分析时间段,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算力和功耗浪费。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没办法控制GB28181平台与GB28181设备间的流输出的问题,很多平台这个时候还是会不断的输出实时的RTSP流,并没有做到按需调取前端设备视频的功能;
情况二:现在国产算力越来越普及,各种算法网关也很多,路数也基本分散在8路、16路、32路,这种性价比最高,所以,我们当有多路设备进行分析需求的时候,往往会组合多套算力进行分析,这就涉及到多个设备的管理,这个时候我们在做某一项算法配置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人工记录的方式去找到对应的算力,打开对应的配置进行修改,无法做到统一的算力管理;
情况三:现在国内算法厂家是遍地开花了,主要是因为算法训练的门槛已经很低了,很多个人都可以独立训练算法,所以这就导致算法的来源也是多源的,那么多元化的算法有什么方式可以进行统一的整合呢?强行统一推理接口?还是低代码推理对接?这些方式成本都太高;
为了我们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我们从年初就筹备算法、算力、云平台统一的事情:
首先,算法统一进入算法仓,所有算法都可以通过算法仓统一检索,获取算法特性,找到其对应所支持的算力资源型号;
![EasyGBS算法仓
其次,各种算力资源通过插件的形式挂载到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就相当于是把原本分散的各种网页管理后台,全部以接口层对接的方式,汇聚到一个后台进行管理,不需要来回切换地址了;
第三,算法配置也灵活地采用统一的配置方式,将各个算力网关的算法配置抽象统一到相同接口,这样用户就不用再过多地去学习各种规格的算法平台系统了;
第四,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主动+被动”的方式,将分析结果汇总到平台,再由平台进行统一的分析结果消息推送和处置,这样就完整地闭环了视频源、算法、算力、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