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投简历要多方入手,才能胜算更大

本文介绍了提高找工作时投递简历效果的方法,包括多使用招聘平台,主动与招聘方打招呼,敢于二次追问,利用非专业招聘平台,活跃在技术社区,勇于主动上门拜访,以及在职时积累猎头资源。通过这些策略,可以增加求职者的曝光率,提高面试邀请的可能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们把简历优化新思路做了讲解,相信读到这里,你已经开始动手优化自己的简历了。而简历书写完成后就涉及到投简历,我之前接触过很多人,离职在家每天就是在招聘平台投简历,等面试邀请,然后就什么也不做了,这是不对的。

 

目录

1 多选几个平台

2 善于和招聘方打招呼

3 敢于二次追问

4 善用非专业招聘平台

5 活跃于技术平台

6 勇于主动出击

7 在职时多认识猎头

8 小结


1 多选几个平台

相信有很多人,投简历的时候只用一两个招聘软件,每天离职在家就是在这一两个招聘软件上投递简历,投完就像做完工作了一样开始休息,开始处于被动等待面试邀请的状态。而问及很多人为什么不多用几个招聘软件的时候,大多数给出的回答也是觉得麻烦,因为的确是每个招聘软件信息无法共享,而且如果是第一次注册招聘软件,需要填写大量的简历信息,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去做同样的事情。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觉得用一两个头部的招聘软件就可以了,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投递简历后的等待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被动状态,每个招聘软件上的职位都必然是有限的。而且企业要在招聘软件上发布职位也是需要付费的,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不可能每个招聘软件都发布职位。所以,多注册几个招聘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哪怕非常麻烦,浪费很多时间去做了相同的事情。多个招聘软件的信息不共享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就是多去注册,多投递。

而且对于离职在家找工作的人来说,也不应该觉得注册招聘软件是一件麻烦事,要知道,你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简历写好用心去投简历。也不应该上午投一批,下午再投一批就休息了,可以说求职也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需要高度自驱的工作。要盯紧手里的这几个招聘软件,时常去刷新招聘职位,一旦有新的职位暴露出来,要做第一批投递简历的人。

 

2 善于和招聘方打招呼

现在几乎大部分招聘软件已经具备了即时聊天的功能,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和招聘方打招呼的时候,不能及时发出自己最强烈的求职意愿,比如发送了“您好”“在吗?”“我可以给你发一份简历吗?”类似的话。其实也有很多人明白,打招呼是要表达自己求职意愿的,是要表达自己优势的,但仍然不够强烈,比如“我已经在软件测试行业做了5年,看到您这边在招聘软件岗位,我们可以互相沟通一下吗?”

这里的打招呼并非是在像平常的好友聊天,要知道一旦放开一个职位,一定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在招聘软件上和招聘方打招呼,而且对方很可能放开的也并非一个职位,很可能像前端开发,Java服务端开发,软件测试等等这些职位都会有。所以,第一时间告诉对方自己的职业,告诉对方自己的优势,并且强烈的表示自己对于这个职位的渴望,希望进一步收到回复是非常重要的。而与招聘方打招呼这里与写简历的个人优势模块比较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里需要表达自己深耕某个技术岗位领域,需要看招聘方发布的产品业务,再加上自己简历中的个人优势,最后再加上自己的强烈意愿算是完美的打招呼。

例如招聘方的产品业务是电商行业,而你是一名初级前端开发,之前又没有电商行业的项目经验,你可以这样打招呼“您好,我是张三。我对您发布的招聘信息中Vue相关开发知识使用非常熟练,对电商网站的业务实现和页面性能优化也非常感兴趣,希望可以加入贵团队,使自己的前端技能更深入的应用于电商场景,真诚希望可以得到您的回复”。

例如招聘方的产品业务是短视频行业,而你是一名中级Java开发,之前已经有过3年的短视频行业开发经验,你可以这样打招呼“您好,我是张三。我目前已经拥有3年的短视频行业产品开发经验,并且您发布的招聘信息中需要的MySQL、SpringMVC、WebService等技术都非常精通,希望可以加入贵团队,使自己Java相关的开发经验可以更深入的应用于短视频业务场景,使自己有更深厚的技术沉淀,真诚希望可以得到您的回复”。

例如招聘方的产品业务是医疗行业,而你是一名高级软件测试人员,之前也没有医疗行业的工作经验,你可以这样打招呼“您好,我是张三。我目前已在软件测试岗位深耕6年,您发布的招聘需求中对自动化工具、测试脚本编写以及团队效能把控等要求我都可以胜任,而且对医疗行业的产品业务非常感兴趣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可以加入贵团队并一起成长,真诚希望可以得到您的回复”。

 

3 敢于二次追问

有些时候招聘方看过你的个人简历后如果觉得不合适会有相应的回复,这个时候这个职位的求职就算停止了。但也一定会有你发送了第一次打招呼却没有收到回复的情况,自己也不敢确定到底是对方收到的消息过多而把自己忘记了,还是对方看了自己的信息后觉得自己不合适但却忽略了回复,这个时候很多人一定会很犹豫很焦虑,自己很希望快点找到工作,想问一问对方但又怕对方已经把自己设定为了不合适的行列。

如果对方收到你的打招呼后,却没有给回复,那么最多间隔一天的时间,一定要勇敢的二次追问,这个时候就不必那么讲究语言技巧了,可以直接问“请问我的简历您收到了吗?”之类的话,确保自己不会因为对方的一时大意而错失良机。而且即便这个时候对方真的回复了你不合适,你也并没有损失什么,但事实证明,多一次尝试,就会多一分希望。

 

4 善用非专业招聘平台

很多互联网从业人员非常喜欢脉脉这个软件应用,不仅仅是这个应用里面可以吐槽一些日常工作中同事间不能说的话,更重要的是如果用心观察,这个应用里面可以结识到更多的人,虽然这个应用里也有招聘板块,而这并非脉脉的主要板块,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中结交更多的朋友,同时也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最新动态,这也是我们做为外部人了解一些企业内部动态的一种方式。结识的人多了,足够活跃,相信得到朋友内推,或者一些HR主动联系自己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5 活跃于技术平台

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开发人员在职的时候,每天那么忙还定时在CSDN,掘金或者github这些技术平台做一些知识内容的输出,但开始求职就忽略了知识输出,在技术平台不够活跃了,更多的是开始刷面试题,开始一心一意的找工作,其实这也违背了开发人员持续学习持续输出的特性。

曾经有一个朋友,在家求职期间,仍然抽时间整理自己之前的项目知识,思考一些痛点的解决方案,并且整理输出到技术平台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在职的开发者发现了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深度,两个人经过交流,很自然而然的把这个朋友内推到了自己的团队。虽然这个朋友的例子存在运气的成分,但运气很大一部分源于日常的持续准备。而如果你真的可以在某些技术平台足够活跃,相信这种运气产生的概率会更大吧。

 

6 勇于主动出击

前面的章节也提到过,投简历等待面试邀请,必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哪怕自己注册了多个招聘平台,自己也询问了身边很多同学同事他们身边是否有空缺的岗位,哪怕自己也足够在技术平台活跃,但这些都是被动的等待。如果可以从招聘平台查询到比较靠谱的企业在招聘与自己相对应的岗位,那么如果可以带着简历主动找到企业地址,主动上门拜访,说明自己主动的来意后,相信不会有那家企业会把这种主动的有热情的绝对自信的人拒之门外的。

试想一下,别人还在焦急的投递简历,等待回复,你本人已经达到了现场,这种主动的气势是不是可以战胜更多的竞争者。即便最后你的主动没有打动招聘企业,或者说得到了面试机会却没有通过,这对于自己都是没有损失的,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宝贵的求职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7 在职时多认识猎头

当你还在职的时候,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可以多去招聘平台认识一些猎头,或者多去看一些当前招聘需求中有哪些新的技术点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猎头的工作就是寻找求职者,他们也一定非常乐意结识你,哪怕你现在还不需要求职,添加练习方式他们是一定不会拒绝的。

而一旦某一天你面临着需要求职的情况,把简历书写完成并且发送给这些猎头朋友们,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帮助你的。

 

8 小结

这一篇文章内容比较分散,但一直围绕着主动和活跃来展开,毕竟投简历等待面试邀请这个过程是被动的,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只有让自己主动和活跃起来,才能更多的增加自己求职的机会,才能让自己的简历被更多的招聘方看到。

我们会发现身边很多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们,他们其实已经过了四处注册招聘平台的阶段,往往他们准备离职的时候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这得益于他们之前多年的工作经历,结识了更多的人。但回过头来想想,这不也正是他们多年来主动和活跃的正向结果吗?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经海路大白狗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