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六大原则例子(三)-- 里氏替换原则(LSP)例子

里氏替换原则(LSP)确保子类可以无误地替换其父类,保持软件行为的一致性。继承带来的优点如代码重用、扩展性提升同时也存在入侵性、灵活性降低及耦合性增强的缺点。违反LSP的例子中,类Add在重写Subtraction的相减方法后导致原有功能出错,提醒我们在设计时应避免过度依赖继承,考虑采用依赖、聚合或组合等替代方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之前我们对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做了简单归纳,这篇博客是对里氏替换原则进行的举例说明。

里氏替换原则的意义

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
继承机制优点

  • 代码共享,减少创建类的工作量
  • 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 子类可以形似父类,又异于父类;
  • 提高父类的扩展性,实现父类的方法即可随意而为;

继承机制缺点

  • 继承是入侵性的(只要继承,就必须拥有父类的所有属性与方法);
  • 降低了代码的灵活性(子类拥有了父类的属性方法,会增多约束);
  • 增强了耦合性(当父类的常量、变量、方法被修改时,必需要考虑子类的修改)。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反例子

举例说明继承的风险,我们需要完成一个两数相减的功能,由类Subtraction来负责: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运行结果:
这里写图片描述

后来,我们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功能:完成两数相加,然后再与100求和,由类Add来负责。所以类Add继承类Subtraction后,代码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发现原来运行正常的相减功能发生了错误。原因就是类Add在给方法起名时无意中重写了父类的方法,造成所有运行相减功能的代码全部调用了类Add的重写后的方法,造成原本运行正常的功能出现了错误。
在本例中,使用Subtraction类完成的功能,换成子类Add之后,发生了异常。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常会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来完成新的功能,这样写起来虽然简单,但是整个继承体系的可复用性会比较差,特别是运用多态比较频繁时,程序运行出错的几率非常大。如果非要重写父类的方法,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谷的基类,原来的继承关系去掉,采用依赖、聚合、组合等关系替代。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