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接池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连接池
连接池(Connection Pool)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通过预先建立并维护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在应用程序需要时分配这些连接,使用完毕后回收再利用,而不是每次都新建和关闭连接。这种技术显著提高了数据库操作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1.2 为什么需要连接池
在传统的数据库访问模式中,应用程序每次需要与数据库交互时都会经历以下步骤:
- 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 数据库服务器验证用户身份
- 建立会话
- 执行SQL操作
- 关闭连接(四次挥手)
这种模式存在几个严重问题:
- 连接建立开销大:每次物理连接建立都需要网络往返和身份验证,耗时约100-300ms
- 资源消耗高:每个连接都会占用服务器内存(约几MB)和文件描述符
- 连接数受限:数据库对并发连接数有限制,频繁创建连接容易达到上限
连接池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 连接复用: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连接
- 连接管理:控制总连接数,防止系统过载
- 健康检查:自动检测和移除无效连接
- 性能优化:减少网络往返和认证开销
1.3 连接池的工作原理
典型连接池的工作流程:
-
初始化阶段:
- 创建最小数量的连接(minIdle)
- 将这些连接放入池中备用
-
获取连接:
- 应用程序请求连接
- 池中有可用连接则直接返回
- 无可用连接但未达上限(maxActive)则创建新连接
- 已达上限则等待(maxWait)
-
使用连接:
- 应用程序执行SQL操作
- 连接保持活动状态
-
归还连接:
- 应用程序关闭连接(实际是归还池中)
- 连接池根据策略决定是否真正关闭
-
维护阶段:
- 定期检测空闲连接(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 移除超时或无效连接(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 补充连接至最小数量
二、Java中常用的连接池实现
2.1 传统JDBC连接池
2.1.1 Apache Commons DBCP
DBCP (Database Connection Pool) 是Apache基金会下的经典连接池实现。
特点:
- 成熟稳定,历史悠久
- 功能全面但性能一般
- 适合小型应用
配置示例:
BasicDataSource ds = new BasicDataSource();
ds.set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ds.setUsername("root");
ds.setPassword("password");
ds.setInitialSize(5);
ds.setMaxTotal(20);
ds.setMaxIdle(10);
ds.setMinIdle(5);
ds.setMaxWaitMillis(10000);
2.1.2 C3P0
C3P0是另一个老牌连接池,以稳定性和自动恢复能力著称。
特点:
- 自动回收空闲连接
- 支持连接测试和自动重连
- 配置相对复杂
配置示例:
ComboPooledDataSource cpds = new ComboPooledDataSource();
cpds.setDriverClass("com.mysql.jdbc.Driver");
cpds.setJdbc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cpds.setUser("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