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易腐品基于传感器的发货策略研究
1. 引言
易腐品(如新鲜肉类、鱼类、花卉、各类冷冻食品等)的分销对供应链管理构成了重大挑战。这不仅要求成本高效,还需确保零售店内产品达到最高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期望。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产品过期或冷链中断导致的变质现象十分常见。一方面,新鲜产品约占零售营业额的65%;另一方面,估计高达30%的易腐产品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会发生变质,这给零售商和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美国,超市约56%的损耗归因于易腐品,每年损失达数十亿美元。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库存管理实践,例如有缺陷的库存轮换。
在易腐品的背景下,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与商店之间各层级(如零售商的配送中心)所采用的发货策略。常见的发货规则有“先进先出(FIFO)”、“后进先出(LIFO)”或随机发货,但这些策略都与产品质量无关,因为对于大量物品或物流单元,无法有效验证其质量(如外观、微生物安全性等)。
近年来,小型化和价格下降的趋势使得微型RFID标签和传感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组织间供应链。这些技术可实现对集装箱、托盘和单个销售单元的无缝跟踪,以及对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加速度、湿度等)的监测。基于这些数据收集能力,可以制定基于保质期和影响质量条件的新型发货策略,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RFID和传感器的发货策略在易腐品供应链中的潜力。为此,我们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模拟模型,用于研究在不同分销商发货策略下零售商处易腐品的质量。衡量绩效的输出参数包括:a) 不可销售物品的数量;b) 销售单元的质量。此外,我们还考虑了客户在选择特定商品时的选择标准的影响。
2. 技术背景
新鲜产品的质量受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