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文章平均质量分 90
Linux 调试
隐身模式
踏着奋进鼓点 追梦砥砺前行@暴走的小蜗牛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Expect脚本实战:多条件匹配与防卡死技巧
Expect脚本多条件匹配与防卡死指南 本文针对Expect脚本自动化中的多条件匹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需要先匹配一行输出再匹配另一行才响应时,传统写法容易卡死。原创 2025-07-09 09:12:25 · 736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字符串处理函数手册
本文全面解析Linux C语言中的字符串处理函数,涵盖基础操作(长度计算、拷贝、拼接)、比较查找、分割转换等分类,详细说明各函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文章强调字符串处理的安全隐患,建议开发者优先使用线程安全和边界安全的函数,必要时构建自己的安全封装库。通过深入理解底层原理,开发者能编写更可靠的Linux应用。原创 2025-07-09 09:12:10 · 257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嵌入式开发:消息队列实战指南
本文介绍了Linux嵌入式开发中POSIX消息队列的应用实践。消息队列作为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在多线程事件通知、模块协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文章详细讲解了消息队列的基础API(如mq_open、mq_send等),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事件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法。此外,还探讨了消息队列与epoll/select机制的集成方案,以及结合timerfd实现周期性任务调度的技巧。对于多核系统,提出了多线程并发接收模型以提升性能。这些技术组合可构建高效的事件处理系统,适用于智能设备、工业控制等嵌入式场景。原创 2025-06-27 15:14:27 · 938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Flash终极指南:从原理到实战
本文全面介绍了嵌入式系统中Flash存储器的关键知识与应用。首先区分了NOR、NAND、SPI等Flash类型特点及适用场景,对比了Flash与EEPROM、RAM的特性差异。重点剖析了Flash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典型应用,包括启动流程、地址映射、扇区划分等核心概念。详细讲解了Flash的擦写原理、文件系统选择(LittleFS推荐)以及稳定性优化方法,如写放大处理和磨损均衡技术。原创 2025-07-03 08:57:56 · 717 阅读 · 0 评论 -
硬件通信协议深度解析:UART、RS232、RS485
本文深入解析了三种常见的硬件通信协议:UART、RS232和RS485。首先介绍串行通信基础概念,然后详细分析每种协议的原理、电气特性、接口定义、优缺点及应用场景,并通过表格对比三者特性差异。文章还提供硬件连接与调试技巧,并以Modbus协议为例说明如何在RS485上封装应用层协议。最后给出选型建议和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这些传统协议在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自动化中的持续重要性。全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从底层通信原理到实际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原创 2025-06-24 08:47:03 · 1190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Linux状态机模式实战指南
嵌入式Linux开发中,状态机模式是实现复杂控制逻辑的高效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状态机的基本概念(状态、事件、转移)及其分类(FSM、Moore/Mealy机),重点分析了在按键扫描、协议解析等典型场景的应用。通过对比switch-case、状态表、函数指针和面向对象四种实现方式,详细阐述了状态机的设计方法。文章还提供了工业传感器案例的实践指导,并给出调试优化建议。状态机模式能显著提升嵌入式系统的结构清晰度和实时性,是管理复杂状态转换的理想选择。原创 2025-06-23 06:30:00 · 903 阅读 · 0 评论 -
深入解析Linux INPUT子系统框架
本文介绍了Linux Input子系统的框架与驱动开发。Input子系统作为Linux内核管理输入设备的标准化机制,支持按键、触摸屏等多样化设备,提供统一的事件上报接口。文章分析了其架构、关键数据结构(input_dev、input_handler、input_event)以及事件传递流程,并以GPIO按键为例演示了驱动开发步骤。此外,还介绍了用户空间访问方法和调试技巧,并提及多点触摸等进阶功能。该框架显著简化了输入设备驱动的开发,是Linux系统人机交互的核心支持。原创 2025-06-20 06:30:00 · 849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设备树调试方法
Linux设备树调试方法全解析:本文系统介绍Linux设备树(DT)调试技巧,包括基础知识、工具链使用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设备树作为描述硬件配置的关键数据结构,调试时需关注驱动匹配、节点生效和属性值传递等问题。文章详细讲解了编译/反编译设备树方法、动态调试手段(如/proc/device-tree、ftrace跟踪)、实战案例(GPIO/I2C配置)以及进阶技巧(reserved-memory、debugfs)。原创 2025-06-25 08:37:49 · 1079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LED 子系统框架
本文全面解析Linux LED子系统框架,包括架构组成、核心数据结构、注册流程、GPIO-LED驱动实现等内容。重点介绍了LED设备树配置方法、触发器机制原理,并提供了自定义LED驱动的开发流程和调试技巧。文章通过代码实例讲解LED设备注册、亮度控制等关键实现,同时探讨了LED子系统在状态指示、工业控制等场景的应用及其未来演进方向,为嵌入式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LED驱动开发指南。原创 2025-06-20 07:00:00 · 893 阅读 · 0 评论 -
高效Linux嵌入式事件驱动框架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epoll的Linux嵌入式事件驱动框架C语言模板。该框架采用I/O多路复用机制,能够高效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事件,支持标准输入、定时器和网络Socket等多种事件源。框架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事件循环核心(event_loop)、回调处理(handlers)和主程序(main)三个主要模块,提供事件注册/移除接口和回调调度机制。核心功能包括:创建/销毁事件循环、事件注册与移除、事件循环执行控制等。原创 2025-06-24 08:48:53 · 912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uLOG日志系统全面指南
uLOG是Qualcomm平台专用的轻量级用户空间日志系统,广泛用于高通BSP开发。它支持多模块隔离、日志分级和多种输出方式(内存环形缓冲区、文件、串口、Diag通道)。通过ulog.h提供的API可实现模块化日志输出,并通过ulog.conf配置文件控制日志等级和输出目标。uLOG与Diag工具联动可实现高效调试,在嵌入式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uLOG的架构原理、使用方法、集成配置技巧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为开发者提供了全面的实践指导。合理使用uLOG可显著提升高通平台调试效率。原创 2025-06-24 08:49:29 · 754 阅读 · 0 评论 -
环形缓冲区:嵌入式开发的关键数据结构
摘要:本文全面讲解嵌入式系统中的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技术。文章从基本概念、类型分析入手,详细介绍了简单型Ring Buffer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初始化、读写操作等核心代码。针对常见问题如线程安全、缓冲区溢出等给出了解决方案,并列举了UART通信、DMA传输等典型应用场景。此外,还探讨了优化技巧,如抽象层设计、动态缓冲区和间隙保留等高级应用。最后以Linux内核实现为例进行源码分析,强调Ring Buffer在嵌入式开发中的重要性。原创 2025-06-25 08:38:04 · 682 阅读 · 0 评论 -
Linux驱动开发:Platform总线全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Platform总线机制,Platform总线是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的核心机制,通过总线、设备、驱动三者的配合实现硬件管理,并与设备树紧密结合完成资源分配和驱动绑定。原创 2025-06-23 07:00:00 · 954 阅读 · 0 评论 -
深入解析Linux PWM子系统架构
本文详细解析了Linux PWM子系统框架,包括基本概念、子系统架构、核心数据结构、驱动开发流程和用户空间控制方式。文章介绍了PWM核心组件(PWM core、PWM chip、PWM device)以及sysfs和字符设备接口,分析了关键数据结构如pwm_chip、pwm_device和pwm_ops的实现。开发部分涵盖驱动注册、设备树配置和API使用,并以LED调光为例展示实际应用。最后提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该子系统为嵌入式Linux开发提供了标准化的PWM控制接口,是实现外设控制的重要基础。原创 2025-06-19 08:57:37 · 767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外设接口全解析:UART/IIC/SPI/PWM/ADC
本文全面解析Linux系统中常见的外设通信接口,包括UART、IIC、SPI、PWM和ADC等。UART作为异步串行通信协议,通过tty驱动框架管理,常用于调试与设备通信;IIC是多主多从同步协议,适用于低速设备连接;SPI是全双工高速协议,广泛用于Flash、传感器等设备;PWM通过调节脉冲宽度控制LED亮度、电机转速等;ADC则用于模拟信号采集。文章详细介绍了各接口的基础概念、通信原理、Linux驱动架构、用户态操作方法和C语言示例,为嵌入式开发提供实用参考。原创 2025-06-19 06:00:00 · 1410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代码规范:高效开发的黄金法则
本文系统梳理了嵌入式C/C++代码设计规范,从命名规则、模块化设计到内存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强调采用snake_case变量命名、PascalCase结构体命名和模块前缀函数命名;建议按功能划分模块,封装硬件细节;针对嵌入式特点推荐静态内存分配,并严格进行边界检查;提出防御式编程原则,规范代码格式与注释标准。这些规范旨在提升代码可读性、健壮性和可维护性,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开发环境,为团队协作和长期维护奠定基础。原创 2025-06-18 06:00:00 · 759 阅读 · 0 评论 -
IIC与SPI总线技术对比分析
IIC和SPI是嵌入式系统中两种最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IIC采用双线结构(SCL+SDA),支持多主多从设备,具有应答机制,但速率较低(最高3.4Mbps),适合低速多设备场景如传感器、EEPROM等。原创 2025-06-18 06:30:00 · 1872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系统下 Inih 实战详解
Inih 是一个纯 C 实现、零依赖、仅两个文件的 INI 文件解析器。最小实现:500 行代码,适合裸机系统支持回调机制:可灵活解析任意结构的配置文件易于修改:源码简单,便于裁剪功能支持适配无文件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场景推荐使用方式无文件系统多模块统一配置+ 回调内存极限设备调整+ 禁用多余宏配置更新使用 Flash + SD 卡加载多线程环境上下文隔离 + 回调只操作私有数据在配置管理这块,简单易用才是嵌入式系统的最高境界。如果你还在用。原创 2025-06-17 09:40:54 · 1009 阅读 · 0 评论 -
Linux零拷贝技术:性能提升利器
Linux零拷贝技术(Zero-Copy)是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技术,它通过避免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的数据拷贝来显著提高传输效率。原创 2025-06-17 09:50:31 · 1176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共享内存:进程通信极速指南
Linux共享内存是进程间通信(IPC)的高效方式,通过直接映射同一块物理内存实现高速数据共享。本文介绍了System V和POSIX两种主要实现方式,重点讲解了POSIX共享内存的编程流程,包括创建(shm_open)、设置大小(ftruncate)、映射(mmap)等关键步骤。同时探讨了同步机制、结构体共享等高级用法,分析了适合共享内存的应用场景(如图像传输、AI模型通信),并给出了性能优化建议(如避免false sharing、减少mmap次数)。最后还介绍了调试技巧和多进程共享优化等高级话题。共享内原创 2025-06-16 09:17:02 · 735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IPC:匿名mmap实现多进程高速通信
本文深入解析Linux系统中匿名mmap在多进程间通信(IPC)的高效应用。通过对比常见IPC方式,突出匿名mmap在速度、零拷贝和简单性上的优势。从原理层面阐释mmap机制,提供基础示例并展示如何加入信号量同步。文章还设计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型,通过性能测试显示mmap相比管道有显著性能提升(66MB/s vs 11.4MB/s)。最后给出工程实践建议,强调匿名mmap在图像/音频流等大数据传输场景中的适用性,是构建高性能多进程系统的理想选择。原创 2025-06-16 09:16:44 · 1028 阅读 · 0 评论 -
状态机通信:轮询、事件、阻塞与队列实战
本文探讨了状态机通信的四种主要机制:轮询、事件触发、阻塞等待和消息队列,分析了它们的适用场景与优缺点。轮询适用于简单系统但效率低,事件触发适合实时响应,阻塞等待优化IO资源利用率,消息队列则最适合复杂多任务系统。文章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了每种机制的实现方式,并提供了工程实践建议:小型系统可用轮询或事件,中等系统结合阻塞与事件,大型系统推荐队列解耦。最后对比表格总结了四种机制在实现难度、实时性、CPU效率和扩展性等方面的差异。原创 2025-06-14 06:00:00 · 1577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驱动开发:MMC/SD 驱动模型
Linux系统的MMC/SD驱动模型由主机控制器驱动、核心层和卡设备驱动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结构体mmc_host、mmc_core和mmc_card。该驱动框架支持SD卡、eMMC等常见存储设备,通过注册主机控制器、解析设备树配置、实现卡设备驱动等步骤完成适配。调试时可利用sysfs接口查看设备信息,常见问题包括设备未识别、读写错误等。掌握该驱动模型有助于嵌入式存储设备的开发与优化。原创 2025-06-13 06:00:00 · 607 阅读 · 0 评论 -
可扩展IPC接口层设计指南
本文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IPC接口层设计方案,包含架构层次、核心模块和扩展机制。设计目标包括协议无关性、模块解耦和易扩展性等。架构分为业务模块、接口抽象层、Stub/Proxy层和Dispatcher层。核心模块包括IPC接口抽象、后端协议实现、消息分发器和服务端/客户端封装。扩展机制通过注册表实现,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方案还提供了使用示例和可扩展特性建议,如多协议支持、安全传输和异步机制等。该设计参考了gRPC、AIDL等成熟框架,适用于需要灵活IPC通信的系统开发。原创 2025-06-11 08:33:40 · 724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开发必备:9个高效C语言代码技巧
本文分享了9个嵌入式开发中实用的C语言代码片段,涵盖循环队列、断言机制、位反转、固定点运算等核心技巧。这些工具函数针对嵌入式系统资源受限的特性进行了优化,包括循环缓冲实现数据流处理、断言调试机制、位操作优化、无FPU环境下的浮点模拟等。文章提供了完整.h和.c实现代码,并标注了适用场景,如串口通信、控制算法、网络协议处理等。这些模块化代码可直接集成到项目中,帮助开发者提升底层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避免重复造轮子。原创 2025-06-11 10:14:24 · 487 阅读 · 0 评论 -
深入解析Linux UART子系统架构
本文详解了Linux内核中的UART子系统架构,包括其层次化设计的三层结构:TTY层、serial_core层和平台驱动层。重点介绍了核心数据结构uart_driver、uart_port和uart_ops,并梳理了驱动注册流程(注册uart_driver、uart_port及实现uart_ops操作接口)。此外还涵盖了控制台支持、设备树配置和调试技巧,指出该子系统通过清晰的模块划分实现了高度复用性,对嵌入式Linux开发中的串口通信和调试具有重要意义。全文150字。原创 2025-06-12 09:11:03 · 1233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实战:AES-ECB加密解密全攻略
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中使用AES-ECB模式进行加密的方法与风险。AES-ECB模式因实现简单常用于测试和硬件兼容场景,但存在相同明文产生相同密文的安全缺陷。文章详细演示了OpenSSL命令行工具和C语言API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密钥处理、加密解密操作及验证方法。同时指出了ECB模式的适用场景(如嵌入式系统)和禁用场景(如网络传输),并强调在大多数情况下应选择更安全的CBC或GCM模式。通过底层机制分析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理解ECB模式的优缺点及使用边界。原创 2025-06-12 09:12:27 · 542 阅读 · 0 评论 -
USB摄像头RTSP实时推流实战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GStreamer框架和USB摄像头SDK,在Linux环境下实现USB摄像头的视频流采集与RTSP协议推送。方案采用C语言开发,通过USB SDK获取RAW视频数据,利用GStreamer的appsrc元素接收数据,经格式转换和MJPEG编码后,通过gst-rtsp-server模块推送RTSP流。文章详细说明了开发环境配置、整体流程和关键代码实现,包括摄像头初始化、数据回调处理、appsrc配置和RTSP服务器创建等核心功能。最终实现远程客户端通过RTSP协议(如rtsp://127.原创 2025-06-11 10:13:07 · 266 阅读 · 0 评论 -
Linux链表操作全解析
Linux C/C++链表操作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使用C/C++实现链表的方法。内容包括:1)链表基础概念,区分单向、双向、循环和内核链表;2)C语言实现链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节点、插入和删除元素;3)C++面向对象方式的链表实现;4)Linux内核特有的高效链表实现和使用方法;5)性能优化和线程安全等最佳实践;6)实际应用案例展示如何用链表实现LRU缓存。文章涵盖了从基础应用到Linux内核级链表编程的全方位技术要点,适合不同层次的开发者参考。原创 2025-06-10 09:14:29 · 682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内核链表实战:定时器与工作队列应用
本文详解Linux内核链表(struct list_head)的用法,包括初始化、插入、遍历和删除操作,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其应用。此外,文章结合定时器和工作队列,提出一个异步任务管理模型:定时器周期性生成任务节点并加入链表,工作队列异步处理任务,自旋锁保护链表安全。这种设计适用于驱动开发中的复杂任务调度,兼顾效率和安全性。文末强调资源清理的重要性,为内核模块开发提供实用参考。原创 2025-06-10 14:00:00 · 336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下的进程间通信(IPC):原理、方式、实战与陷阱
IPC 并没有“最优解”,只有最适合当前业务场景的解法。作为系统架构师或高级开发者,应深入理解每种通信方式的行为、系统调用代价、内存模型以及安全策略。原创 2025-06-11 08:32:49 · 1078 阅读 · 0 评论 -
Linux进程通信安全攻防实战
本文系统分析了Linux进程间通信(IPC)的安全风险与防护策略。文章首先分类介绍了管道、Unix Socket、共享内存等主要IPC机制的特点和用途,然后从认证、授权、完整性等维度阐述了通用安全模型。针对每种IPC类型,详细剖析了其安全风险点并给出加固措施,如权限控制、路径校验、同步机制等。此外,还提出了使用IPC Namespace隔离、SELinux控制、审计日志等进阶防护方案。通过多个实战案例,展示了常见IPC漏洞的修复方法。最后强调IPC安全需要贯穿设计实现全流程,构建系统化的防护体系。原创 2025-06-03 10:14:05 · 956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WiFi 模组使用及故障排查整理文档
本文档整理了Linux WiFi模组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STA模式延时问题:可通过关闭驱动低功耗模式、禁用WiFi省电功能及避免自动扫描解决; AP模式设置:推荐使用hostapd+udhcpd配置,并重点解决RTL8821CS芯片在Windows客户端的异常断开问题,通过设置dnsmasq为权威DHCP服务器、强制客户端刷新IP; 附加优化:建议缩短DHCP租期或分配静态IP。文中提供了具体命令和配置示例,适用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WiFi稳定性调优。原创 2025-05-30 10:31:42 · 1154 阅读 · 0 评论 -
Linux下C/C++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
本文深入解析Linux下C/C++多线程编程核心技术与实践,涵盖线程创建、同步机制、资源竞争处理等关键内容。重点介绍了pthread编程模型、互斥锁/条件变量/读写锁等同步机制,以及线程安全、原子操作和内存屏障等高级技术。文章提供了线程池设计模式和日志系统等实战案例,并分享了多线程调试工具与性能优化技巧。最后推荐使用C++11/17/20现代线程模型,强调同步策略优先、线程池应用和调试工具掌握的重要性,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多线程编程指导。原创 2025-06-03 10:40:00 · 1014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JPEG图像加水印实战技巧
本文介绍使用libjpeg和FreeType库在JPEG图像中添加文字水印的方法。通过libjpeg实现JPEG解码/编码,利用FreeType渲染矢量字体为位图。程序核心功能包括:读取JPEG图像到内存、加载字体文件、在右下角绘制带半透明黑底的白色文字水印,并重新编码输出。关键实现步骤涉及图像像素处理、alpha混合渲染和结构体内存对齐优化。该方案适用于嵌入式开发等场景,后续可扩展支持多行文字、动态调整水印区域等功能。示例代码演示了完整实现流程,最终输出带有"High: 126cm"水原创 2025-05-28 13:24:22 · 743 阅读 · 0 评论 -
嵌入式开发必学:映射表高效解析串口与UI控制
本文探讨了映射表在嵌入式开发中的高级应用,重点分析其在串口指令解析与UI场景控制中的实践。通过定义指令-函数映射表(如串口指令与处理函数关联)和场景跳转映射表(如UI导航关系),实现了代码解耦与扩展性优化。该设计模式支持模块化维护、动态更新和复杂交互处理,显著提升嵌入式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文章还建议结合事件队列、状态机或C++动态映射等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原创 2025-05-27 16:05:31 · 934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高性能串口通信实战:多线程+环形缓冲区设计
在嵌入式开发或 Linux 后台服务中,串口通信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场景。如何实现高效、稳定、可扩展的串口通信机制,是许多工程师面临的挑战。本文将结合一个完整的示例代码(基于select()串口配置select()实现非阻塞 I/O多线程模型设计环形缓冲区设计与线程同步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扩展建议使用select()实现串口非阻塞读取;将接收数据写入线程安全的环形缓冲区;另启线程从缓冲区中取数据并处理,实现解耦;原创 2025-05-28 10:45:21 · 1487 阅读 · 0 评论 -
高通QRB5165 GPIO控制
本文介绍了在高通QRB5165平台上通过sysfs接口控制GPIO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准备(Ubuntu 20.04/Yocto)、GPIO编号查找规则、使用sysfs进行GPIO导出和控制操作(设置方向、读写电平值),以及设备树配置的必要说明。文章还提供了LED控制与按键读取的实用示例脚本,并给出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和调试建议。尽管sysfs接口在较新Linux内核中已被标记弃用,但在嵌入式开发中仍是快速调试GPIO的有效手段。原创 2025-05-26 09:56:45 · 627 阅读 · 0 评论 -
高通QRB5165平台Linux UART调试全攻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高通 QRB5165 平台的 UART 接口调试与开发,涵盖了从硬件连接到设备树配置、驱动调试到应用开发的完整流程。QRB5165 的 UART 接口由 BLSP 或 GENI 控制器提供,设备树配置是关键步骤,需确保串口控制器和 pinctrl 节点正确设置。驱动模块 qcom_geni_serial 支持 DMA 和中断传输,用户空间调试工具如 minicom 和 picocom 可用于串口通信测试。文章还提供了 C 语言串口通信程序的优化建议,并讨论了串口中断和 DMA 模式的切换。常见原创 2025-05-23 14:12:48 · 1072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I²C 总线开发与优化全解析
I²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又称 TWI(Two Wire Interface),是一种使用两根信号线(SDA、SCL)的串行总线协议,由飞利浦公司(现恩智浦)于1982年开发。它常用于主从设备通信,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温湿度传感器、EEPROM、加速度计、RTC、触摸屏等外设连接。原创 2025-05-22 11:50:12 · 150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