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net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也是随机接入技术的一种,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普遍应用的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是随机接入技术的一种,随机接入技术的特点是所有的用户可以随机地发送信息,属于共享信道技术。共享信道考虑如何使众多用户能够合理和方便地共性通信媒体资源,在技术上主要有两种方法,静态划分信道和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分为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
以太网是美国施乐(Xerox)公司的 Palo Alto 研究中心(PARC)于 1975 年研制成功的。当时以太网是一种基带总线局域网,数据率为 2.94Mbit/s。以太网用无源电缆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并以曾经在历史上表示传播电磁波的以太(Ether)来命名。
以太网原理
以太网通过适配器将计算机与局域网连接,适配器通常嵌在计算机主板上,负责数据的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转换,并能独立处理数据帧而不占用 CPU。以太网采用 CSMA/CD 协议来管理数据的发送,结合了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来协调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使用曼彻斯特编码提取位同步信号。
以太网使用星型拓扑和集线器,提供比传统总线型拓扑更高的可靠性和性能。以太网 MAC 层使用硬件地址(MAC 地址),支持单播、广播和多播等多种通信方式。MAC 帧格式由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和帧检验序列等部分组成。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适配器(adapter),现在通常嵌入在计算机主板上。在这种通信适配器上面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包括 RAM 和 ROM)。适配器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电缆或者双绞线以串行传输方式进行的,而适配器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 I/O 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进行的。适配器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
适配器在接收和发送各种帧时,不使用计算机的 CPU。这时计算机中的 CPU 可以处理其他任务。当适配器收到有差错的帧时,就把这个帧直接丢弃而不必通知计算机。当计算机要发送 IP 数据报时,就由协议栈把 IP 数据包向下交给适配器,组装成帧发送到局域网
EtherCAT
EtherCAT的全称是“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其中“CAT”是“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控制自动化技术”。该协议由德国Beckhoff Automation【倍福】公司于2003年开发,旨在通过以太网实现工业自动化中的实时控制和高效通信。
EtherCAT开发的目的就是让以太网可以运用在自动化应用中。
EtherCAT是当今主流的高速现场总线解决方案,也是工业4.0智能制造的先进技术核心。现场总线技术适合于大数据量传输,但不适合于测控工程领域中的确定性进程通讯以及高速数据传输。因此,EtherCAT的设计目标是支持标准的以太网,并且能够以最小的硬件成本在实时控制领域开展使用,更新周期快,稳定性高。
EtherCAT通讯协定是针对程序资料而进行优化,利用标准的IEEE 802.3以太网帧传递,Ethertype为0x88a4。其资料顺序和网站上设备的实体顺序无关,定址顺序也没有限制。主站可以和从站进行广播及多播等通讯。
EtherCAT的周期时间短,是因从站的微处理器不需处理以太网的封包。所有程序资料都是由从站控制器的硬件来处理。此特性再配合EtherCAT的机能原理,使得EtherCAT可以成为高性能的分散式I/O系统:包含一千个分散式数位输入/输出的程序资料交换只需30us,相当于在100Mbit/s的以太网传输125个字节的资料。读写一百个伺服轴的系统可以以10kHz的速率更新,一般的更新速率约为1–30kHz,但也可以使用较低的更新速率,以避免太频繁的直接内存存取影响主站个人电脑的运作。
EtherCAT使用全双工的以太网实体层,从站可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埠。若设备没侦测到其下游有其他设备,从站的控制器会自动关闭对应的埠并回传以太网帧。由于上述的特性,EtherCAT几乎支持所有的网络拓扑,包括总线式、树状或是星状,现场总线常用的总线式拓扑也可以用在以太网中。
Ethernet和EtherCAT区别
Ethernet和EtherCAT是两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通信技术,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1. 工作原理:
- Ethernet,作为标准的局域网技术,主要用于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它采用分组交换机制,并通过CSMA/CD协议来处理数据传输中的冲突。Ethernet支持广播和多点通信。
- EtherCAT,则是一种专为工业自动化设计的实时以太网技术。它通过在以太网帧中实时传输数据,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交换。
2. 实时性能:
- Ethernet的通信延迟通常以毫秒计,适用于大多数商业和家庭网络。
- EtherCAT专注于提供极低的通信延迟,能够实现微秒级的数据传输,满足工业自动化对高速实时通信的严格要求。
3. 网络架构:
- Ethernet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和总线型,适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
- EtherCAT使用总线型或环型拓扑,通过主站与多个从站之间的直接通信,形成一个环形网络结构。
4. 数据传输机制:
- Ethernet依赖于TCP/IP协议栈进行数据传输,支持多种应用层协议,例如HTTP、FTP等。
- EtherCAT采用主从通信模式,主站与从站之间进行直接、实时的数据传输,不使用TCP/IP协议栈,因此也不能配置IP地址。
总结来说,Ethernet适用于一般的网络通信需求,而EtherCAT则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实时性更强的通信解决方案。
Ethernet和EtherCAT都使用同样的网线接口,而profinet网线接口与Ethernet是不一样的
Profinet对决EtherCat
Profinet和EtherCat之间有几个关键区别。首先,Profinet是西门子公司的产品,是基于以太网的现场实时总线协议,最初是Profibus在以太网上的扩展。而EtherCat则是在以太网上运行的CANopen协议,由倍福公司最初研究并推广。
其次,Profinet是西门子自己的生态系统,而EtherCat则更加开放。EtherCat的技术最初由欧洲的一些公司联合推广,通过底层芯片和授权控制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应用说明
最后,虽然Profinet和EtherCat不是同一套系统,但它们都是基于以太网的现场实时总线技术。这两种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EtherCat是主站,从站进行自动通讯。比如对于汇川Ethercat运动控制器(卡)来说,运动控制器(卡)就是主站,各个X轴,Y轴,Z轴伺服驱动器就是从站
Ethernet以太网,需要配置IP地址,比如Tcp-Socket通讯,Modbus-TCP通信,西门子PLC-S7协议通讯,甚至HTTP,FTP都是基于Ethernet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