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TDD系统:信号处理算法扩展方案

针对水下信道的弱信号、强散射、环境光干扰、码间串扰等问题,设计一套完整的信号处理方案,通过多模块协同工作,在保持非相干架构低复杂度优势的同时,显著提升系统通信距离与可靠性。方案采用"先合并再判决"的核心逻辑,确保信号质量逐步优化。

一、系统整体架构

1.1 发送端架构

TDD帧数据 → 汉明编码((7,4)) → 曼彻斯特编码 → 功率自适应调整 → OOK调制 → LED光发送

核心功能:通过编码提升抗干扰能力,动态调整发送功率适配信道变化,最终将电信号转换为450nm蓝光信号发射。

1.2 接收端架构

多通道PIN接收 → 微弱信号检测 → 分集合并 → 噪声抑制 → 自适应均衡 → 阈值判决 → 曼彻斯特解码 → 汉明纠错 → TDD帧还原

核心逻辑:采用"先合并再判决"流程,通过多通道信号增强、噪声过滤、失真补偿等处理,逐步提升信号质量,最终还原出原始TDD帧数据。

二、发送端信号处理方案

2.1 汉明编码模块

  • 功能:对TDD帧数据进行(7,4)汉明编码,每4位数据添加3位监督位,可纠正1位随机误码,检测2位误码
  • 处理流程
    1. 将8位并行数据拆分为两组4位数据(D1-D4,D5-D8)
    2. 计算监督位:P1=D1⊕D2⊕D4,P2=D1⊕D3⊕D4,P3=D2⊕D3⊕D4
    3. 输出14位编码数据(D1-D4+P1-P3,D5-D8+P1’-P3’)
  • 硬件实现:FPGA内部组合逻辑,无额外时延

2.2 曼彻斯特编码模块

  • 功能:将并行汉明码转换为串行曼彻斯特码,消除直流分量并携带时钟信息
  • 编码规则
    • 逻辑"1" → 信号从高到低跳变(10)
    • 逻辑"0" → 信号从低到高跳变(01)
  • 处理流程
    1. 14位并行数据串行化
    2. 按跳变规则转换为28位串行码
    3. 输出至功率调整模块
  • 优势:自带同步信息,解决长距离传输后的时钟漂移问题

2.3 功率自适应调整模块

  • 功能: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LED驱动电流(100-500mA)
  • 调整逻辑
    接收信号强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