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PCIe EP标准配置空间(十)

本文参考PCIe协议5.0,详细介绍了PCIe EP标准配置空间。涵盖Vendor ID、Device ID等多个寄存器,说明了各寄存器功能、用途及相关注意事项,如厂商ID需申请,系统通过部分ID加载驱动等,还提及部分寄存器对PCIe设备无意义,下一篇将讲解PCIe Bridge标准配置空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参考PCIe协议 5.0: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zz2633105/89204842

PCIe配置空间

EP标准配置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endor ID Register (Offset 00h)

PCIe设备厂商ID,比如Intel的Vendor ID通常是0x8086。需要注意的是,厂商的ID不是厂商随意定的,而是由厂商花钱申请的,已申请PCIe厂商ID可以通过网址查询。

Device ID Register (Offset 02h)

PCIe设备ID,需要厂商自定义,通常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设备。在系统中,一般通过厂商ID(Vendor ID)和设备ID(Device ID)来加载驱动,较复杂的设备还可能借助子系统ID(Subsystem ID)和子系统厂商ID(Subsystme Vendor ID)。

Command Register (Offset 04h)

该寄存器为PCI设备的命令寄存器,在初始化时,其值为0,此时这个PCIe设备除了能够接受配置请求总线事务之外,不能接收任何存储器或I/O请求。系统软件需要合理设置该寄存器之后,才能访问该设备的存储器或者I/O空间。在linux系统中,设备驱动程序调用pci_enable_device函数,使能该寄存器的I/O和Memory Space位之后,才能访问该设备的存储器或者I/O地址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it 功能
0 I/O Space Bit,该Bit表示PCIe设备是否响应I/O请求,为1时响应,为0时不响应。如果PCIe设备支持I/O地址空间,系统软件会将该Bit置1,复位值为0。
1 Memory Space Bit,该Bit表示PCIe设备是否响应内存请求(Memory Read/Write),为1时响应,为0时不响应。如果PCIe设备支持内存空间,系统软件会将Bit置1,复位值为0。
2 Bus Master Bit,对于EP,该Bit表示PCIe设备是否可以主动发起I/O和内存请求,为1时表示可以,为0时表示不可以,复位时为0。
对于Bridge,该Bit除了表示自身是否可以主动发起I/O和内存请求外,还可以控制Bridge是否转发下行端口的I/O和存储器请求到上行端口。若该Bit为0,则拒绝转发下行端口的I/O和内存请求,并对Non-Posted请求给予回复UR(Unsupported Requests),Posted请求丢弃。
3 Special Cycle Enable,该BIt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Bit无意义,必须硬连接到0 b。
4 Memory Write and Invalidate,该BIt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Bit无意义,必须硬连接到0 b。
5 VGA Palette Snoop,该BIt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Bit无意义,必须硬连接到0 b。
6 Parity Error Response,复位值为0,当PCIe报文传输过程中出现奇偶校验错误时,该Bit为0,则只会将Status寄存器的Detected Parity Error bit置1,该Bit为1,则即将Status寄存器的Detected Parity Error bit置1,又将Status寄存器的Master Data Parity Error bit置1。
7 IDSEL Stepping/Wait Cycle Control,该BIt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Bit无意义,必须硬连接到0 b。
8 SERR# Enable,复位值为0。该Bit为1时,当PCIe设备出现错误,则允许发送Messages报文上报错误,具体的错误类型上报还需要看PCI Express Capability 的Device Control Register 寄存器。
9 Fast Back-to-Back Transactions Enable,该BIt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Bit无意义,必须硬连接到0 b。
10 Interrupt Disable,控制PCIe生成INTx中断的能力。置位为1时,禁止PCIe产生INTx中断。需要注意的是,PCIe设备取消了INTx中断线,改成Message方式上报INTx中断。对于Bridge,该BIt只会影响自身产生中断,不会影响中断转发。

Status Register (Offset 06h)

该寄存器绝大多数位都是只读位,保存PCIe设备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it 功能
0 Immediate Readiness,可选位,当该Bit为1时,表示该function可以随时响应有效的配置请求。比如对某个function执行FLR(function层面复位)操作,正常情况下,主机应至少等待100ms才能发出配置请求访问这个function,但该Bit置1的话,主机便可立即访问该function。
3 Interrupt Status,复位值为0,只读Bit,当该Bit为1时,表示有一个INTx传统中断在设备内部挂起。驱动程序很少使用该Bit判断是否有中断未处理,大多数是采用BAR空间中自定义Bit来确定某个中断是否pending。
4 Capabilities List,只读Bit,为1时表示Capability Pointer寄存器中值有效,对于PCIe设备,必需实现PCI Express Capability,因此,该BIt需要硬连线置1。
5 66 MHz Capable,该BIt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Bit无意义,必须硬连接到0 b。
7 Fast Back-to-Back Transactions Capable,该BIt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Bit无意义,必须硬连接到0 b。
8 Master Data Parity Error,复位值为0,如果 Comand 寄存器的 Parity Error Response 为 0,那么该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0。
若该Bit为1,则:
对于EP,表示接收到Poisoned Completion TLP或者发送了Poisoned Request TLP。
对于Bridge,表示从下游(Downstream)收到Poisoned Completion TLP或者向上游(Upstream)发送了Poisoned Request TLP。
10:9 DEVSEL Timing,为PCI设备特有的。对于PCIe设备,该字段无意义,必须硬连线到00 b。
11 Signaled Target Abort,复位值为0,设备收到 Posted 或者 Non-Posted 请求后,如果对该请求产生一个 Completer Abort Error,则将该Bit置为 1。如果收到的是 Non-Posted 请求,则设备需要向请求端回复一个带 Completion Abort Completion Status 的 Completion。
12 Received Target Abort,该Bit写1清除,复位值为0,置1时,表示设备收到带有 Completer Abort Completion Status 的 Completion。
13 Received Master Abort,该Bit写1清除,复位值为0,置1时,表示设备收到带有 Unsupported Request Completion Status 的 Completion。
14 Signaled System Error,该Bit写1清除,复位值为0,在 Command 寄存器的 SERR# Enable 位设置为 1 的前提下,如果设备发送过 ERR_FATAL 或者 ERR_NONFATAL 消息,那么会将该位置为 1。
15 Detected Parity Error, 该位的设置不受 Command 寄存器的 Parity Error Response 位的影响。
对于EP,设备收到 Poisoned TLP 时会将该位置 1。
对于Bridge,当它从上游(Primary )侧收到 Poisoned TLP 时,会将该位置 1。

Revision ID Register (Offset 08h)

修订ID寄存器存放硬件修订标识符,值由厂商自定义。一般系统会使用设备ID、厂商ID、修订ID来决定加载哪个驱动程序。厂商必须确保所选择的值不会导致使用不兼容的设备驱动程序。

<

<think>嗯,用户这次聚焦在PCIe配置空间中的Requester ID机制,这属于PCIe事务层的核心概念。之前我已经详细解释了配置空间结构,但Requester ID本身并不直接存储在配置空间寄存器中——这点需要特别澄清。 用户引用的三段材料很有价值:引用[1]说明了BDF(总线/设备/功能号)的组成结构,这正是Requester ID的底层编码;引用[2]提到Configuration事务类型,暗示Requester ID在配置访问中的作用;引用[3]则直接关联Completer ID与Requester ID的对应关系。不过要注意Completer ID是响应方标识,和Requester ID成对出现。 需要重点解释三个层面:首先是Requester ID的物理本质(即BDF三元组),其次是它在TLP包头中的字段位置(16位),最后是它的系统级作用(路由+标识)。用户可能混淆了配置空间寄存器与事务层字段的概念,需明确Requester ID是动态生成的传输标识,而非静态配置寄存器。 特别要强调FPGA场景的特殊性:当EP作为请求方时,Requester IDPCIe IP核自动注入到出站TLP包中,开发者只需使用IP核提供的接口信号。这点在引用[3]的Completer ID描述中已有印证。 最后用路由示例说明系统如何通过Requester ID将完成包精准返回请求方,这是PCIe通信可靠性的基础机制。考虑到用户可能涉及驱动开发或FPGA设计,补充了调试建议(如lspci命令和Wireshark解析)。</think>### PCIe Endpoint 配置空间中的 Requester ID 详解 Requester ID **并非直接存储在配置空间的固定寄存器中**,而是由 PCIe 设备在发起事务请求时动态生成的标识符,用于**事务层数据包(TLP)的路由和响应**。其核心机制如下: --- #### 1. **Requester ID 的本质与组成** Requester ID 是一个 **16 位标识符**,由三部分构成: - **Bus Number (8 位)**:设备所在总线的编号 - **Device Number (5 位)**:设备在总线上的物理位置 - **Function Number (3 位)**:设备的多功能编号(如 GPU 可能有显示、音频等功能) 组合形式:`[Bus:Device.Function]`,例如 `0000:01:00.0` 对应的 Requester ID 为 `0x0100`(总线号 0x01,设备号 0x0,功能号 0x0)[^1]。 > ⚠️ **关键点**:Requester ID **不是配置空间的静态寄存器值**,而是设备在系统中被枚举后由 Root Complex 分配的动态标识。它通过设备的 BDF(Bus/Device/Function)三元组隐式确定。 --- #### 2. **Requester IDPCIe 事务中的作用** 当 Endpoint(EP)发起请求(如 Memory Read/Write)时: 1. **生成 TLP 包头**:EP 将自身的 Requester ID 填入 TLP 包的 `Requester ID` 字段。 2. **路由请求**:Switch 或 Root Complex 根据目标地址(Memory/IO)或 ID(Configuration)转发 TLP。 3. **响应返回**:完成者(Completer)在返回的完成包(Completion TLP)中**原样复制该 Requester ID**,确保响应能正确路由回请求方[^3]。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EP as Endpoint (Requester) participant SW as PCIe Switch participant RC as Root Complex EP->>SW: Memory Read TLP [Requester ID=0x0100] SW->>RC: 转发 TLP RC->>Memory: 读取数据 Memory-->>RC: 返回数据 RC->>SW: Completion TLP [Requester ID=0x0100] SW->>EP: 转发 Completion TLP ``` --- #### 3. **与配置空间的关联** 虽然 Requester ID 本身不存储在配置空间,但其组成部分可通过配置空间获取: - **Bus Number**:由 BIOS/OS 在枚举时分配,写入设备的 **Secondary Bus Number** 寄存器(Bridge 设备)或通过上级 Switch 设置。 - **Device/Function Number**:由硬件固定,软件通过扫描配置空间的 **Vendor ID/Device ID** 发现设备后确定其位置[^1]。 --- #### 4. **对开发者的意义** - **FPGA 开发**:PCIe IP 核(如 Xilinx UltraScale+)会输出当前功能的 Requester ID,用户逻辑需将其插入发出的 TLP 包头[^3]。 - **驱动调试**:若设备未响应,可检查 Completion TLP 中的 Requester ID 是否匹配请求方。 - **系统集成**:多设备系统中,Requester ID 是区分事务来源的关键(如 MSI 中断)。 --- ### 总结 Requester IDPCIe 事务层的核心路由标识符,由 BDF 三元组动态生成并嵌入 TLP 包中。它虽不直接存在于配置空间寄存器,但其分配依赖于配置空间枚举过程。理解此机制对事务调试、FPGA 设计和多设备系统集成至关重要[^1][^2][^3]。 > 📌 **调试提示**: > 使用 `lspci -vvv` 查看设备的 BDF 和 Capability, > 通过协议分析仪(如 Wireshark)捕获 TLP 包验证 Requester ID。 --- ### 相关问题 1. PCIe TLP 包头的 Requester ID 字段如何影响事务的路由和完成? 2. 在 FPGA 实现 PCIe Endpoint 时,如何正确处理 Requester ID 的生成与插入? 3. PCIe 配置空间中的哪些寄存器间接影响 Requester ID 的分配? 4. 如何通过 Requester ID 追踪多设备系统中的事务冲突? [^1]: PCIe Endpoint 的 IDPCI 域、总线号、设备号、功能号(BDF)组成,如 `0000:00:00.0`。总线号占用 8 位(支持 256 总线),设备号占 5 位(每总线 32 设备),功能号占 3 位(每设备 8 功能)。 [^2]: PCIe 通过 Packet 协议传输事务,支持 Memory、I/O、Configuration 和 Message 类型。Requester ID 嵌入在 TLP 包头中实现事务路由。 [^3]: Completer ID 在完成包中复制 Requester ID 以确保响应正确返回。FPGA 设计中 PCIe IP 核会直接输出该值供用户逻辑使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