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试官问我:Redis为什么这么快?
我肯定会说:因为Redis是内存数据库!如果不是直接把数据放在内存里,甭管怎么优化数据结构、设计怎样的网络I/O模型,都不可能达到如今这般的执行效率。
但是这么回答多半会让我直接回去等通知了。。。因为面试官想听到的就是数据结构和网络模型方面的回答,虽然这两者只是在内存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说这些并非为了强调网络模型并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Redis实现高吞吐量的重要底层支撑,是“高性能”的重要原因,却不是“快”的直接理由。
本文将从BIO开始介绍,经过NIO、多路复用,最终说回Redis的Reactor模型,力求详尽。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1、不会介绍同步阻塞I/O、同步非阻塞I/O、异步阻塞I/O、异步非阻塞I/O等概念,这些术语只是对底层原理的一些概念总结而已,我觉得没有用。底层原理搞懂了,这些概念根本不重要,我希望读完本文之后,各位能够不再纠结这些概念。
2、不会只拿生活中例子来说明问题。之前看过特别多的文章,这些文章举的“烧水”、“取快递”的例子真的是深入浅出,但是看懂这些例子会让我们有一种我们真的懂了的错觉。尤其对于网络I/O模型而言,很难找到生活中非常贴切的例子,这种例子不过是已经懂了的人高屋建瓴,对外输出的一种形式,但是对于一知半解的读者而言却犹如钝刀杀人。
牛皮已经吹出去了,正文开始。
1. 一次I/O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网络I/O是通过Socket实现的,在说明网络I/O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了解)一下本地I/O的流程。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下面的代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