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WWDC2025,我在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参加少数派和 SwiftGG 组织的 WWDC2025 派对之夜。
现场的氛围感拉满,除了认识一些新的小伙伴之外,还有一些纪念品。大屏一亮,大家同时发出“哇哦”——新界面和新 AI 简直像给开发者端了一杯特调冰美式,提神又上头。
Liquid Glass设计语言登场。
今年苹果在所有平台上引入了全新的“Liquid Glass”(液态玻璃)设计语言,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界面统一。这种设计强调半透明、动态的玻璃质感效果:界面元素会根据环境呈现出通透的光影,Dock、侧边栏等都变得更加简洁,内容更突出,连菜单栏现在都是全透明的,给人屏幕变大的错觉。用户还获得了更多个性化选项,例如可以给应用图标添加色彩滤镜或自定义文件夹外观等,使整个系统外观更具活力和个人风格。
对于开发者来说,新版 SwiftUI 已经无缝支持这些炫目的效果,你可以通过新的接口轻松为应用启用 Liquid Glass 风格,并使用全新的 Icon Composer 工具来设计图标(图层叠加、色调、模糊效果预览等一步到位)。苹果这次的设计革新意味着独立开发者也能快速跟进,让自家应用的界面与最新系统美学保持一致,提供给用户耳目一新的观感。
各平台智能功能升级。
在操作系统层面,苹果大举强化了设备端 AI 的应用,为用户带来更智能的体验,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新机遇。今年 iOS 26 中,Phone 电话应用迎来了视觉改版,并新增了 通话筛查(Call Screening) 和 来电等待助手(Hold Assist) 等功能,可以自动帮用户接听未知来电、询问来电意图,或在客服电话等待时由系统替你保持线路畅通——这些功能类似谷歌的骚扰拦截和“代接客服”,展示了苹果利用 AI 改善日常通信体验的尝试。同时,iOS 26 的电话 App 还加入了实时翻译(Live Translation) ** 功能,支持通话时的语音实时翻译。这是苹果今年AI 努力的亮点之一,当然并非唯一:例如系统的视觉智能也有提升,照片中的识别和搜索更聪明,Shortcuts 快捷指令应用更是直接嵌入了 AI。苹果将这些 AI 模型统称为“Apple Intelligence”,并且首次向第三方开发者免费开放**调用权限——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应用中直接使用苹果设备端的大模型能力。
跨设备体验与 iPad 创作。
macOS 今年的更新代号为 “Tahoe” (版本26)。它不仅继承了 Liquid Glass 全新外观,还带来了更紧密的跨设备融合。 电话 App 首次登陆 Mac,Mac 上现在有完整的电话应用界面,可以同步查看通话记录、联系人和语音信箱等。通过Continuity,用户甚至能直接在Mac上接打iPhone电话,并使用前述的通话筛查和等待助手等功能,无缝在电脑上管理手机来电。这种 Mac 与 iPhone 工作流的一体化升级,意味着开发者有更多理由确保自己的应用在不同终端上协同良好,为用户提供连续体验。同时,iPadOS 26 也增加了一项令内容创作者兴奋的功能:本地录制。用户现在可以在iPad上对任何视频通话应用进行高质量的本地音视频录制,通话结束后方便地导出音频和视频文件。
Apple Watch 健身与长期待功能 。
今年 watchOS 26 重点强化了健康与运动功能,同时补足了一些用户期待已久的基本应用。全新的 Liquid Glass 设计也扩展到了 Apple Watch,小小的表盘界面焕发出通透灵动的质感。最大亮点是在 Workout健身应用 中引入了“Workout Buddy”概念,可以视作你的腕上健身伙伴。当你锻炼时,Workout Buddy 会根据你的运动数据适时地用语音给予鼓励和表扬。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简单的预设语音——苹果表示它利用了 Apple Intelligence 来个性化这些加油稿,例如结合你的历史最佳成绩、当前心率等信息自动生成鼓励话语。虽称不上真正的 AI 私人教练,但这样的贴心小助手足以为独立开发者提供灵感:我们也可以考虑将类似的个性化激励机制融入自己的健康类应用中,而无需自行研发复杂的AI模型。watchOS 26 终于迎来了原生的 备忘录(Notes) 应用,这一“缺席”多年的基本功能如今补上了。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借助第三方就能在手表上查看和记录笔记,对开发者而言,系统自带功能的完善可能会挤压部分基本工具类应用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教育并扩大了用户习惯——人们越发习惯在手表上处理笔记、信息,那么提供更专业细分功能的独立应用仍有用武之地。Apple Watch 的**智能卡片(Smart Stack)**小组件变得更聪明,可根据场景主动提供相关信息,Messages信息应用也支持自定义背景等等诸多改进,总的来看Apple Watch正日益成熟完善,而独立开发者应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新特性(如实时健康数据、智能提示等)提升自己应用的黏性。
Vision Pro 空间计算升级 。
在备受瞩目的 Apple Vision Pro 领域,苹果发布了 visionOS 26 系统更新,进一步完善了这款混合现实头显的用户体验和功能生态。今年的更新重点包括:空间化的小部件(Spatial Widgets)——开发者可以将应用的小部件摆放在用户周围的3D空间中,提供沉浸式的信息展示;更逼真的 Persona 数字化身——在Vision Pro中进行FaceTime通话时,用户的虚拟形象(Persona头像)将更加传神,表情和动作同步效果更佳;以及对新配件的支持等。这些改进建立在去年 Vision Pro 首次发布的基础之上,标志着苹果正稳步完善其空间计算的平台。如果你是一名独立开发者,Vision Pro 所代表的全新计算平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当前为数不多的应用使得优秀创意更容易脱颖而出,而挑战在于这需要全新的开发思维和技能储备。例如,构建一个 VisionOS 应用,你需要考虑三维空间交互、全新的 RealityKit/ARKit 框架,以及如何设计出既直观又符合沉浸式环境的用户界面。苹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特别强调了“空间设计(Spatial Design)”的重要性,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指南和工具去构建跨屏幕、跨空间的应用体验。随着 Vision Pro 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面向更多消费者上市,独立开发者可以提前布局:即便最初用户群有限,但正如 App Store 初创时期一样,早期进入者有机会建立领先优势,在新兴市场中赢得口碑和用户。而苹果提供的开发者工具(如模拟器、Reality Composer Pro 等)以及持续更新的 visionOS SDK,都在降低进入门槛——如果你对AR/VR充满热情,不妨从现在开始钻研这个领域,为未来做好准备。
开发者如何跟进 WWDC 2025 。
接下来的三个月,用心吃透 Liquid Glass 才是独立开发者的头号任务。苹果已经在开发者官网放出全套视觉规范,包含半透明层级、动态模糊曲线、动效节奏和配色取样方式,新系统一上线,用户一眼就能分辨谁跟进、谁落后。别再纠结先重构逻辑还是先接新 API,这一波真正决定留存的是“看上去像 2025”的质感。建议现在就把官方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拉到阅读列表,按组件对照自家产品,把首页和设置页先迁到 SwiftUI,只用官方现成修饰器实现毛玻璃和色彩滤镜,连图标都用 Icon Composer 批量重生。在 AI 时代,视觉一致性直接影响用户对专业度的第一印象,设计标准比代码重构更先要落地。
完成界面升级之后,下一块必学拼图是端侧大模型 API,也就是 Foundation Models framework。苹果把文本摘要、语义搜索、图像理解这些能力塞进本地模型,调用只要几行 Swift,推理全程离线,不用算 API 费也不用担心隐私弹窗。很多原本靠云端服务才能实现的智能功能,现在可以直接装进 App,甚至催生全新形态的工具:离线笔记即时分类、相册自动生成故事视频、本地客服对话机器人……思路很简单,先挑一个最能放大使用场景的痛点写最小原型,把模型跑通,再根据用户反馈打磨体验。端侧 AI 把功能门槛降到零,谁先落地,谁就可能改写整个品类规则。
总结来看,WWDC 2025 带来的更新对独立开发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苹果生态的全面革新(从设计语言到AI赋能)让我们能够以更高效、更创新的方式构建应用;另一方面,新平台和新政策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及时适应,调整策略。站在2025年的节点上,苹果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技术进步拥抱开发者社区。作为独立开发者的我们,不妨顺势而为,充分利用这些新工具和新政策,把握时代趋势,创造出令用户惊喜的产品,在苹果生态的下一个辉煌十年中占据一席之地。无论你是专注于 iOS 应用、小团队游戏开发,还是对 AR/VR 充满热情,现在都是重新审视产品规划的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