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F 题初印象
在 2024 年这场电子设计的盛宴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F 题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横空出世,吸引了无数电子爱好者和参赛选手的目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 ,堪称电类竞赛里参与人数最多、含金量最高的比赛。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展现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绝佳机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次 F 题聚焦于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液体点滴场景。在医院里,准确控制点滴速度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点滴速度过快,可能会给患者心脏等器官带来过大负担;速度过慢,则可能影响药物的及时疗效。这一装置的设计,正是要解决实际医疗场景中的关键问题,通过电子设计手段实现对点滴速度的精准监控与调节,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当看到这个题目时,相信很多参赛选手脑海中就已经开始构思各种巧妙的设计思路,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电子知识,从传感器的选择,到信号的处理,再到控制算法的实现,一步步搭建出一个高效可靠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二、题目深度解析
(一)任务要求拆解
- 基本功能:要实现对点滴速度的精确测量,以滴 / 分钟为单位进行实时显示,这就要求我们选用的传感器能够准确捕捉点滴落下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电信号。同时,需要一个清晰直观的显示模块,比如常见的 LCD 显示屏,将测量结果实时呈现给医护人员或使用者。
- 精度要求:在性能指标上,测量误差被严格限制在 ±5% 以内。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精度要求,因为在实际应用中,点滴速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液体的粘性、输液管的材质和内径、环境温度等。为了达到这一精度,从传感器的选型,到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再到软件算法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 报警功能:当点滴速度超出设定的正常范围时,装置要能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这需要我们在软件中设定合理的速度阈值,并通过硬件电路连接蜂鸣器和 LED 灯,实现声音和光线的双重报警提示,以便及时提醒医护人员进行调整。
(二)关键技术点分析
- 信号采集与处理:使用红外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来采集点滴信号。以红外传感器为例,当有液滴落下时,会遮挡红外光线,传感器接收到的光信号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个电脉冲信号。但这个原始信号可能会夹杂着各种噪声,所以需要设计合适的滤波电路,如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干扰,保留有用的点滴信号。同时,利用微控制器(如 Arduino 或 STM32)的定时器功能,精确测量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进而计算出点滴速度。
- 电路设计:整体电路包括传感器接口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微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以及显示和报警电路。传感器接口电路负责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适合微控制器处理的电平信号;信号调理电路进一步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微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则是整个装置的核心,负责数据的处理和控制;显示和报警电路分别实现点滴速度的显示和异常报警功能。在设计电路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模块之间的电气兼容性和抗干扰能力,合理布局电路板,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
(三)难点与挑战
- 精度保证:正如前面提到的,±5% 的测量误差限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外界因素的干扰,传感器自身的精度和稳定性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为了提高精度,可能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校准,通过实验获取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在软件中进行补偿计算。同时,优化信号处理算法,采用更先进的滤波算法和数据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抗干扰问题:医院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电磁干扰,如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产生的电磁波。这些干扰可能会导致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失真,从而影响点滴速度的测量精度。为了增强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金属屏蔽罩将电路板封装起来,减少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在软件层面,也可以采用一些抗干扰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次验证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三、软件代码实现思路
(一)整体架构规划
软件整体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传感器获取点滴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点滴速度;显示模块将点滴速度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报警模块则在点滴速度异常时发出警报。
这些模块之间通过消息队列或函数调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例如,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新的数据后,通过消息队列通知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数据处理模块计算出点滴速度后,调用显示模块的函数将结果显示出来,同时判断速度是否异常,若异常则触发报警模块的报警函数。
(二)核心算法设计
- 信号检测算法:采用边沿检测算法来识别点滴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以红外传感器为例,当液滴遮挡光线时,传感器输出信号发生跳变,通过检测这种跳变来确定点滴的发生。在微控制器中,可以利用中断机制,当检测到信号边沿时,触发中断服务程序,记录下当前的时间戳。
- 数据处理算法:为了计算点滴速度,需要根据相邻两次点滴信号的时间间隔来进行计算。假设相邻两次中断记录的时间戳分别为 t1 和 t2,那么点滴的时间间隔 Δt = t2 - t1。点滴速度 V(滴 / 分钟)= 60 / Δt。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采用滑动平均滤波算法对计算出的点滴速度进行处理。该算法将最近 N 次计算得到的点滴速度进行平均,得到一个更稳定、准确的速度值。例如,N 取 5,每次新计算出一个点滴速度后,将其加入到滑动窗口中,同时去掉最早的一个速度值,然后计算窗口内 5 个速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点滴速度。
(三)代码框架搭建
以 Arduino 开发环境为例,代码框架搭建如下:
- 定义关键变量:在代码开头,定义一些全局变量,如用于存储时间戳的变量、点滴速度变量、滑动窗口数组等。例如:
unsigned long previousTime = 0; // 上一次点滴的时间戳
unsigned long currentTime; // 当前点滴的时间戳
float dripRate = 0; // 点滴速度
float window[5]; // 滑动窗口数组
int windowIndex = 0; // 滑动窗口索引
- 初始化函数:在 setup () 函数中,进行硬件初始化和变量初始化。例如,初始化串口通信,设置传感器引脚为输入模式,初始化滑动窗口数组等。
void setup() {
Serial.begin(9600); // 初始化串口通信
pinMode(sensorPin, INPUT); // 设置传感器引脚为输入模式
for (int i = 0; i < 5; i++) {
window[i] = 0; // 初始化滑动窗口数组
}
}
- 主循环函数:在 loop () 函数中,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报警的主要逻辑。通过中断服务程序获取点滴信号,计算点滴速度,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将结果显示在 LCD 显示屏上,并判断是否需要报警。
void loop() {
// 这里省略中断服务程序相关代码
currentTime = millis();
if (currentTime - previousTime > 0) {
float tempRate = 60000.0 / (currentTime - previousTime); // 计算临时点滴速度
window[windowIndex] = tempRate; // 将临时速度存入滑动窗口
windowIndex = (windowIndex + 1) % 5; // 更新窗口索引
dripRate = 0;
for (int i = 0; i < 5; i++) {
dripRate += window[i]; // 计算滑动窗口内速度总和
}
dripRate /= 5; // 计算平均点滴速度
Serial.print("Drip Rate: ");
Serial.print(dripRate);
Serial.println(" drops/min");
// 显示和报警逻辑代码省略
}
previousTime = currentTime;
}
通过以上步骤,初步搭建起了实现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功能的代码框架,后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代码。
四、代码实战环节
(一)主要代码展示
以基于 Arduino 平台实现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为例,以下是关键部分代码:
const int sensorPin = 2; // 定义红外传感器引脚连接到数字引脚2
const int ledPin = 13; // 定义报警LED引脚连接到数字引脚13
const int buzzerPin = 9; // 定义蜂鸣器引脚连接到数字引脚9
const float normalMinRate = 40.0; // 正常点滴速度下限
const float normalMaxRate = 60.0; // 正常点滴速度上限
unsigned long previousTime = 0; // 上一次点滴的时间戳
unsigned long currentTime; // 当前点滴的时间戳
float dripRate = 0; // 点滴速度
float window[5]; // 滑动窗口数组
int windowIndex = 0; // 滑动窗口索引
// 中断服务函数
void IRAM_ATTR handleDrip() {
currentTime = millis();
if (currentTime - previousTime > 0) {
float tempRate = 60000.0 / (currentTime - previousTime); // 计算临时点滴速度
window[windowIndex] = tempRate; // 将临时速度存入滑动窗口
windowIndex = (windowIndex + 1) % 5; // 更新窗口索引
dripRate = 0;
for (int i = 0; i < 5; i++) {
dripRate += window[i]; // 计算滑动窗口内速度总和
}
dripRate /= 5; // 计算平均点滴速度
Serial.print("Drip Rate: ");
Serial.print(dripRate);
Serial.println(" drops/min");
}
previousTime = currentTime;
}
void setup() {
Serial.begin(9600); // 初始化串口通信
pinMode(sensorPin, INPUT_PULLUP); // 设置传感器引脚为输入上拉模式
pinMode(ledPin, OUTPUT); // 设置LED引脚为输出模式
pinMode(buzzerPin, OUTPUT); // 设置蜂鸣器引脚为输出模式
attachInterrupt(digitalPinToInterrupt(sensorPin), handleDrip, FALLING); // 绑定中断服务函数,下降沿触发
for (int i = 0; i < 5; i++) {
window[i] = 0; // 初始化滑动窗口数组
}
}
void loop() {
if (dripRate < normalMinRate || dripRate > normalMaxRate) {
digitalWrite(ledPin, HIGH); // 点亮LED
tone(buzzerPin, 1000); // 发出1000Hz声音报警
} else {
digitalWrite(ledPin, LOW); // 熄灭LED
noTone(buzzerPin); // 停止发声
}
delay(100); // 适当延时
}
(二)代码注释与说明
- 变量定义部分:
-
- const int sensorPin = 2;:定义红外传感器连接到 Arduino 的数字引脚 2,用于采集点滴信号。
-
- const int ledPin = 13;:定义报警用的 LED 连接到数字引脚 13,当点滴速度异常时亮起。
-
- const int buzzerPin = 9;:定义蜂鸣器连接到数字引脚 9,用于异常时发出声音报警。
-
- const float normalMinRate = 40.0; 和 const float normalMaxRate = 60.0;:设定正常点滴速度的下限和上限,单位为滴 / 分钟。
-
- unsigned long previousTime = 0;:记录上一次检测到点滴的时间戳,用于计算点滴间隔时间。
-
- unsigned long currentTime;:记录当前检测到点滴的时间戳。
-
- float dripRate = 0;:用于存储最终计算得到的点滴速度。
-
- float window[5];:定义一个大小为 5 的数组,作为滑动窗口,用于存放最近 5 次计算得到的点滴速度。
-
- int windowIndex = 0;:滑动窗口数组的索引,用于指示当前要更新的数组位置。
- 中断服务函数 handleDrip:
-
- 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信号下降沿(液滴落下遮挡光线)时触发该中断服务函数。
-
- currentTime = millis();:获取当前时间戳,单位为毫秒。
-
- float tempRate = 60000.0 / (currentTime - previousTime);:计算临时点滴速度,60000 是将一分钟的毫秒数(60 * 1000),除以两次点滴的时间间隔,得到每分钟的点滴数。
-
- window[windowIndex] = tempRate;:将临时计算得到的点滴速度存入滑动窗口数组中当前索引位置。
-
- windowIndex = (windowIndex + 1) % 5;:更新滑动窗口索引,通过取模运算,使其在 0 - 4 之间循环,保证数组不会越界。
-
- 接下来的 for 循环计算滑动窗口内所有速度值的总和,然后除以 5 得到平均点滴速度 dripRate,并通过串口打印输出当前点滴速度。
-
- previousTime = currentTime;:更新上一次点滴的时间戳,为下一次计算做准备。
- setup 函数:
-
- Serial.begin(9600);:初始化串口通信,波特率设置为 9600,方便调试时输出数据查看。
-
- pinMode(sensorPin, INPUT_PULLUP);:将传感器引脚设置为输入上拉模式,确保在没有液滴遮挡时,引脚为高电平,有液滴遮挡时变为低电平,便于检测下降沿。
-
- pinMode(ledPin, OUTPUT); 和 pinMode(buzzerPin, OUTPUT);:分别将 LED 引脚和蜂鸣器引脚设置为输出模式,用于控制它们的工作状态。
-
- attachInterrupt(digitalPinToInterrupt(sensorPin), handleDrip, FALLING);:绑定中断服务函数 handleDrip 到传感器引脚对应的中断,当检测到下降沿时触发中断。
-
- 最后一个 for 循环初始化滑动窗口数组,将所有元素初始化为 0。
- loop 函数:
-
- 不断判断当前计算得到的点滴速度 dripRate 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 如果不在正常范围,通过 digitalWrite(ledPin, HIGH); 点亮 LED,通过 tone(buzzerPin, 1000); 使蜂鸣器发出 1000Hz 的声音进行报警。
-
- 如果在正常范围,则通过 digitalWrite(ledPin, LOW); 熄灭 LED,通过 noTone(buzzerPin); 停止蜂鸣器发声。
-
- delay(100);:添加一个 100 毫秒的延时,避免程序过于频繁地进行判断和操作,节省资源 。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现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编译错误
- 问题描述:在 Arduino IDE 中点击上传代码时,提示 “undefined reference to ‘function_name’” 错误。这通常是因为代码中调用了某个函数,但该函数未被正确定义或链接。比如在使用自定义的数学计算函数时,如果没有在代码中实现该函数,就会出现此类错误。
- 解决方案:仔细检查代码,确认所有调用的函数都有正确的定义。如果是使用外部库中的函数,确保已经正确安装了相关库,并且库的版本与代码兼容。例如,若使用了某个用于数据处理的库,在 Arduino IDE 中通过 “项目” -> “加载库” -> “管理库”,搜索并安装该库,安装完成后在代码开头使用#include语句引入库文件。
(二)运行异常
- 问题描述:装置运行过程中,点滴速度显示异常,数值跳动剧烈或一直显示为 0。这可能是由于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不稳定,受到干扰,或者数据处理算法存在问题。比如在实际医院环境中,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会使红外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出现波动,导致计算出的点滴速度不准确。
- 解决方案:对于信号干扰问题,采取硬件屏蔽措施,如用金属屏蔽罩包裹传感器和电路板,减少外界电磁干扰。同时,优化软件中的数据处理算法,增加数据滤波的强度。例如,在滑动平均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值滤波,先对采集到的点滴速度数据进行中值滤波,去除明显的噪声点,再进行滑动平均滤波,这样可以使显示的点滴速度更加稳定和准确。
(三)硬件连接问题
- 问题描述:连接好硬件后,LCD 显示屏无显示,或者蜂鸣器和 LED 灯无法正常工作。这可能是硬件连接错误,比如 LCD 显示屏的数据线与 Arduino 的引脚连接错误,或者蜂鸣器和 LED 灯的驱动电路存在问题。
- 解决方案:对照硬件连接图,仔细检查每一个硬件设备的连接线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如果是驱动电路问题,检查驱动芯片的电源供应、控制引脚连接等。例如,对于 LCD 显示屏,检查其 VCC、GND 引脚是否正确连接到 Arduino 的电源引脚,数据引脚 SDA、SCL 是否与 Arduino 的对应 I2C 引脚连接正确;对于蜂鸣器和 LED 灯,检查其驱动芯片(如 ULN2003 等)的输入引脚是否与 Arduino 的控制引脚连接正确,输出引脚是否与蜂鸣器、LED 灯连接正常 。
六、总结与展望
在对 2024 电子设计大赛 F 题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的解析与软件代码实现过程中,我们深入探索了从题目分析到实际动手操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最初对任务要求的细致拆解,明确了精确测量点滴速度、严格控制精度以及实现可靠报警功能等核心目标,到对信号采集与处理、电路设计等关键技术点的深入剖析,解决了精度保证和抗干扰等一系列难题,我们逐步搭建起了实现这一装置的技术框架。
在软件代码实现方面,通过精心规划整体架构,设计高效的核心算法,并逐步搭建起代码框架,最终完成了能够实时监控点滴速度并在异常时报警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深刻体会到了电子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每一次解决编译错误、运行异常和硬件连接问题,都是一次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对技能的提升。
展望未来,电子设计大赛将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对于想要参与其中的同学来说,一方面要不断夯实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编程等基础知识,为应对各种复杂的赛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各类实践项目和竞赛,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关注电子领域的前沿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医疗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到未来的设计中,为电子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相信在未来的电子设计大赛中,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电子设计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