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ntity of Type: Thing, from Named Graph: http://dbpedia.org, within Data Space: dbpedia.org

Housing in Hong Kong varies by location and income. More than 7 million people live on about 1,108 km2 (427 mi2) of land in the region, making it one of the densest places in the world.

Property Value
dbo:abstract
  • Housing in Hong Kong varies by location and income. More than 7 million people live on about 1,108 km2 (427 mi2) of land in the region, making it one of the densest places in the world. (en)
  • 香港的房地產業已有悠久的歷史,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拍賣土地,逐步形成和確立香港的地權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 1950年代末期到1980年抵壘政策結束前,因政局動盪,大批中國大陸人口移入,香港人口急速膨脹,居住成為當時社會經濟中一個嚴重問題。因此香港政府出於人道理由與社會安定,於1950年成立之香港模範屋宇會提供土地。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在1960年代,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推出廉租屋邨。1970年代初,大批地產公司紛紛藉此牛市時機掛牌上市籌集大量資金發展業務。此時持香港工商持續增長,成為現戰後以來空前的繁榮。隨著需求上漲,發展規模漸大,經營房地產所需資金也日見龐大,一些小型地產公司在此時逐漸被淘汰,實力雄厚的地產商逐漸壟斷市場,此時地產業逐漸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的支柱。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嚴格限制香港土地供應,導致香港房地產供求失衡而價格急升,至1997年為止。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際,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同時特區政府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試圖恢復供求平衡,導致香港地產市道受到重創,大量業主變成負資產,至2002年11月,特區政府為了挽救樓市,推出了減少土地供應和政府退出房地產市場等名為孫九招的政策,並受到更緊密經貿關係等貿易政策刺激香港經濟發展和物價上漲,直到2010年,樓市幾乎回到1997年金融風暴前夕的水平,其後仍然上升不止,使市民負擔房地產的能力成為社會及政治議題,而政府的政策並未能影響此趨勢。 2010-2020年香港连续10年蝉联全球最难负担楼价的地区。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香港中位数收入住户平均需要20.8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负担一个住房。 (zh)
dbo:thumbnail
dbo:wikiPageExternalLink
dbo:wikiPageID
  • 23908541 (xsd:integer)
dbo:wikiPageLength
  • 56115 (xsd:nonNegativeInteger)
dbo:wikiPageRevisionID
  • 1119452051 (xsd:integer)
dbo:wikiPageWikiLink
dbp:bot
  • InternetArchiveBot (en)
dbp:date
  • January 2020 (en)
  • May 2022 (en)
dbp:fixAttempted
  • yes (en)
dbp:langcode
  • zh (en)
dbp:section
  • yes (en)
dbp:wikiPageUsesTemplate
dcterms:subject
rdf:type
rdfs:comment
  • Housing in Hong Kong varies by location and income. More than 7 million people live on about 1,108 km2 (427 mi2) of land in the region, making it one of the densest places in the world. (en)
  • 香港的房地產業已有悠久的歷史,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拍賣土地,逐步形成和確立香港的地權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 1950年代末期到1980年抵壘政策結束前,因政局動盪,大批中國大陸人口移入,香港人口急速膨脹,居住成為當時社會經濟中一個嚴重問題。因此香港政府出於人道理由與社會安定,於1950年成立之香港模範屋宇會提供土地。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在1960年代,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推出廉租屋邨。1970年代初,大批地產公司紛紛藉此牛市時機掛牌上市籌集大量資金發展業務。此時持香港工商持續增長,成為現戰後以來空前的繁榮。隨著需求上漲,發展規模漸大,經營房地產所需資金也日見龐大,一些小型地產公司在此時逐漸被淘汰,實力雄厚的地產商逐漸壟斷市場,此時地產業逐漸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的支柱。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嚴格限制香港土地供應,導致香港房地產供求失衡而價格急升,至1997年為止。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際,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同時特區政府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試圖恢復供求平衡,導致香港地產市道受到重創,大量業主變成負資產,至2002年11月,特區政府為了挽救樓市,推出了減少土地供應和政府退出房地產市場等名為孫九招的政策,並受到更緊密經貿關係等貿易政策刺激香港經濟發展和物價上漲,直到2010年,樓市幾乎回到1997年金融風暴前夕的水平,其後仍然上升不止,使市民負擔房地產的能力成為社會及政治議題,而政府的政策並未能影響此趨勢。 (zh)
rdfs:label
  • Housing in Hong Kong (en)
  • 香港地產業 (zh)
rdfs:seeAlso
owl:sameAs
prov:wasDerivedFrom
foaf:depiction
foaf:isPrimaryTopicOf
is dbo:wikiPageRedirects of
is dbo:wikiPageWikiLink of
is foaf:primaryTopic of
Powered by OpenLink Virtuoso    This material is Open Knowledge     W3C Semantic Web Technology     This material is Open Knowledge    Valid XHTML + RDFa
This content was extracted from Wikipedia and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