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JS与Vue中事件委托(事件代理)的高效实现方法

简介: 深入解析:JS与Vue中事件委托(事件代理)的高效实现方法

一、事件委托(事件代理)

将原本需要绑定在子元素上的事件监听器委托在父元素上,让父元素充当事件监听的职务。


利用事件冒泡的特性,在父节点上响应事件,而不是在子节点上响应事件的技术。它能够改善性能,因为只需要在父元素上设置一次事件监听器,就可以管理同一类型的所有子元素的事件。


即事件从最深的节点开始,逐步向上传播。在事件冒泡过程中,父元素会捕获到子元素的事件,并进行分析。通过查看event对象的属性,可以确定是哪个子元素的事件,从而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


使用事件委托能够避免对每个子元素单独设置事件监听器,降低了与DOM交互的次数,提高了页面的整体运行性能。同时,事件委托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不需要操作大量的DOM元素。


在Vue中,可以利用v-on指令或@符号来绑定事件监听器,并在父元素上设置事件委托。例如,可以在父元素上设置一个click事件监听器,然后在子元素上绑定一个click事件,通过事件委托实现父元素对子元素事件的响应。

1、事件委托的优点
  • 节省内存(dom与js的关联),减少事件的注册
  • 增加子元素也无需再注册事件
2、事件委托的缺点

获取绑定的节点数据会相对麻烦一点

3、为什么要使用事件委托

在日常开发中,很经常我们会遇到个问题,就是在长列表数据较多的时候,而又需要对子元素注册一些事件(如onClick),就会造成比较大的内存开支,很耗费性能,也可能会造成页面卡顿等等;

所以可以通过在父元素上添加@click监听,而不是在子元素上注册事件;

如果数据量比较少,就可忽略不计;

此外,事件处理程序需要与 DOM 节点进行交互,访问 DOM 的次数越多,引起浏览器重绘和重排的次数也就越多,从而影响页面的性能。

4、事件委托实现原理

事件委托是利用事件的冒泡原理来实现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确定要添加事件元素的父级元素;
  2. 给父元素定义事件,监听子元素的冒泡事件;
  3. 使用 event.target 来定位触发事件冒泡的子元素。
5、DOM事件流

事件流描述的是从页面中接收事件的顺序。事件发生时会在元素节点之间按照特定的顺序传播,这个传播过程即DOM事件流。


比如:我们给页面中的一个div注册了单击事件,当你单击了div时,也就单击了body,单击了html,单击了document。



DOM 事件流会经历3个阶段:

  • 捕获阶段:事件从文档的根节点流向目标对象。

事件从最不精确的对象(document 对象)开始触发,然后到最精确(也可以在窗口级别捕获事件,不过必须由开发人员特别指定),与事件冒泡相反,事件会从最外层开始发生,直到最具体的元素。


  • 当前目标阶段:在目标对象上被触发。
  • 冒泡阶段:回溯到文档的根节点。

微软提出了名为事件冒泡的事件流。事件按照从最特定的事件目标到最不特定的事件目标(document对象)的顺序触发。

6、事件委托的实现方法
1、vue写法
1.1、html代码
<div id="app">
    <div id="event-agent" @click="eventAgent">
        <p v-for="(item, index) in list" :key="index" :data-name="item.name" :data-index="index">{{item.name}}</p>
    </div>
</div>

> 获取节点参数 (data-index、data-name),则在 $event.target.dataset  { index: 'xxx', name: 'xxx' } 中取值

1.2、js代码
data() {
    return { 
         list: [
             { id: 1, name: 'kmj1'},
             { id: 2, name: 'kmj2'},
             { id: 3, name: 'kmj3'},
             { id: 4, name: 'kmj4'}
         ]   
    }
},
methods: { 
    // 事件委托
    eventAgent(e) {
       const target = e.target; 
       console.log(target )
       // 注意 e.target.nodeName 的元素名是大写的
       if (target  && target.nodeName === "P") {
           const dataset = target .dataset;
           console.log('$event.target.dataset : ' dataset ); // $event.target.dataset :  { name: 'xxx', index: 'xxx' }
       }
    }
}
2、原生的写法其实也差不多:
2.1、html代码
<div id="event-agent">
    <p :data-name="Item1" :data-index="0">Item 1</p>
    <p :data-name="Item2" :data-index="1">Item 2</p>
    <p :data-name="Item3" :data-index="2">Item 3</p>
    <p :data-name="Item4" :data-index="3">Item 4</p>
    <p :data-name="Item5" :data-index="4">Item 5</p>
    <p :data-name="Item6" :data-index="5">Item 6</p>
</div>
2.2、js代码
1.document.getElementById( "event-agent").onclick = function(event){ 
    // 兼容Ie的写法
    event = event || window.event;
    var  target = event.target || event.srcElement;  
    // 注意 e.target.nodeName 的元素名是大写的
    if (target  && target.nodeName === "P") {
       const dataset = target .dataset;
       console.log('$event.target.dataset : ' dataset ); // $event.target.dataset :  { name: 'xxx', index: 'xxx' }
    }
}; 
 
// 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其实都差不多的:
// 冒泡阶段处理程序  
document.getElementById( "event-agent").addEventListener( "click", (e) => {},   false);
// 捕获阶段处理程序
document.getElementById( "event-agent").addEventListener( "click", (e) => {},   true);


二、阻止事件冒泡

W3C的方法是e.stopPropagation(),IE则是使用e.cancelBubble = true。 stopPropagation是事件的一个方法,作用是阻止目标元素的事件冒泡,但是不会组织默认行为。

 

function stopBubble(e) { 
//如果提供了事件对象,则这是一个非IE浏览器 
if ( e && e.stopPropagation ) 
    //因此它支持W3C的stopPropagation()方法 
    e.stopPropagation(); 
else 
    //否则,我们需要使用IE的方式来取消事件冒泡 
    window.event.cancelBubble = true; 
}


三、取消默认事件

W3C的方法是e.preventDefault(),IE则是使用e.returnValue = false。 preventDefault()是事件对象(Event)的一个方法,作用是取消一个目标元素的默认行为。既然是默认行为,那么元素必须有默认行为才能被取消,如果元素本身就没有默认行为,调用自然就无效了。什么元素有默认行为呢?如链接\<a href="">,提交按钮<input type=”submit”>等,这些都有默认行为。


 

function preventDefault(e){
    if(e && e.preventDefault){
        e.preventDefault();
    }
    else{
        window.event.returnValue = false;
    }
    return false;
}


四、总结

要使用事件委托,需要保证事件能够发生冒泡,适合使用事件委托的事件有 click、mousedown、mouseup、keydown、keyup、keypress 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mouseover 和 mouseout 事件也会发生事件冒泡,但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所以不推荐在 mouseover 和 mouseout 事件中使用事件委托。


另外,对于不会发生事件冒泡的事件(例如 load、unload、abort、focus、blur 等),则无法使用事件委托。


目录
相关文章
|
4月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优化Node.js应用的性能?
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优化Node.js应用的性能?
242 69
|
3月前
|
JavaScript Linux 内存技术
Debian 11系统下Node.js版本更新方法详解
本指南详细介绍在Linux系统中安装和管理Node.js的步骤。首先检查现有环境,包括查看当前版本和清除旧版本;接着通过NodeSource仓库安装最新版Node.js并验证安装结果。推荐使用nvm(Node Version Manager)进行多版本管理,便于切换和设置默认版本。同时,提供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如权限错误处理和全局模块迁移方案,以及版本回滚操作,确保用户能够灵活应对不同需求。
227 0
|
3月前
|
JavaScript Linux 内存技术
Debian 11系统下Node.js版本更新方法
Debian 11更新Node.js主要就是这三种方式,无论你是初涉其中的新手还是找寻挑战的专家,总有一种方式能满足你的需求。现在,你已经是这个
263 80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S进阶教程:递归函数原理与篇例解析
通过对这些代码示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递归的原理以及递归在JS中的应用方法。递归虽然有着理论升华,但弄清它的核心思想并不难。举个随手可见的例子,火影鸣人做的影分身,你看到的都是同一个鸣人,但他们的行为却能在全局产生影响,这不就是递归吗?雾里看花,透过其间你或许已经深入了递归的魅力之中。
123 19
|
4月前
|
JSON 前端开发 Serverless
Mock.js 语法结构全解析
Mock.js 的语法规范介绍,从数据模板定义规范和数据占位符定义规范俩部分介绍, 让你更好的使用 Mock.js 来模拟数据并提高开发效率。
|
5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
js 垃圾回收机制的方法
JS回收机制方法讲解
|
6月前
|
数据采集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金融数据分析:解析JavaScript渲染的隐藏表格
本文详解了如何使用Python与Selenium结合代理IP技术,从金融网站(如东方财富网)抓取由JavaScript渲染的隐藏表格数据。内容涵盖环境搭建、代理配置、模拟用户行为、数据解析与分析等关键步骤。通过设置Cookie和User-Agent,突破反爬机制;借助Selenium等待页面渲染,精准定位动态数据。同时,提供了常见错误解决方案及延伸练习,帮助读者掌握金融数据采集的核心技能,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注意规避动态加载、代理验证及元素定位等潜在陷阱,确保数据抓取高效稳定。
150 17
|
6月前
|
安全 IDE Java
重学Java基础篇—Java Object类常用方法深度解析
Java中,Object类作为所有类的超类,提供了多个核心方法以支持对象的基本行为。其中,`toString()`用于对象的字符串表示,重写时应包含关键信息;`equals()`与`hashCode()`需成对重写,确保对象等价判断的一致性;`getClass()`用于运行时类型识别;`clone()`实现对象复制,需区分浅拷贝与深拷贝;`wait()/notify()`支持线程协作。此外,`finalize()`已过时,建议使用更安全的资源管理方式。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并遵循最佳实践,可提升代码质量与健壮性。
166 1
|
6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
深入理解 JavaScript 中的 Array.find() 方法:原理、性能优势与实用案例详解
Array.find() 是 JavaScript 数组方法中一个非常实用和强大的工具。它不仅提供了简洁的查找操作,还具有性能上的独特优势:返回的引用能够直接影响原数组的数据内容,使得数据更新更加高效。通过各种场景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 Array.find() 在更新、条件查找和嵌套结构查找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际开发中,掌握 Array.find() 的特性和使用技巧,可以让代码更加简洁高效,特别是在需要直接修改原数据内容的情形。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
|
6月前
|
移动开发 运维 供应链
通过array.some()实现权限检查、表单验证、库存管理、内容审查和数据处理;js数组元素检查的方法,some()的使用详解,array.some与array.every的区别(附实际应用代码)
array.some()可以用来权限检查、表单验证、库存管理、内容审查和数据处理等数据校验工作,核心在于利用其短路机制,速度更快,节约性能。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