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年龄,一次性缴纳60万养老金,每个月领取4000元,如果是我的花,我不愿意,理由如下:
有人拿年龄算保本账,一个月领4000,一年就是4.8万,60万全部领取回来需要12.5年,基于60岁的年龄去看,好像乍一看如果能活到73岁起码就不亏了,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的。
从时间跨度对比货币真实价值角度看
就从2022年往前推13年到2009年,现在的一万块在2009年到底值多少钱?如果我们认为前后两个时间内的比值是1:1.5,那2022年再过13年左右这60万起码是值75万,这样最少16年的时间才能从理论上回本。
就相当于有人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把你的75万免费用16年,且不用支付任何利息,而过了16年就已经到了76岁的高龄,假设再继续活到86岁,那么76到86这10年就可以认为是开始真正产生收益,我们看看从始至终所谓的收益率是多少。
前期有的本金是75万(76岁),再到86岁十年间能领取的额外收益是4.8万×10=48万,这48万对应的本金是75万,时间是从60岁起的26年。
相当于75万本金产生的48万收益平均到26年时间里每年的利息收益是1.846万,再平均到每一万上的收益是246左右,收益率大致就是2.46%,75万存将近30年这个收益率你能接受吗?这和一年期存款区别也不大。
从基本的存款逻辑角度看
我们按60万5年一个周期去存款,利率设定为4%
第一个五年:60万+60万×5×0.04=72万
第二个五年:72万+72万×5×0.04=84.4万
第三个三年设定利率为3.5%:84.4万+84.4万×3×0.04=93.262万。
也就是说按2个5年1个3年本息继续转存的收益最少有90万。
亦或者说从灵活性上考虑,只做一年期的存款13年,按每年利率2.5%去计算,得出本息和结果还有82.71万。
再同样是13年的时间内,一个是正好回本60万,另外两种存款理财分别是93.26万和82.71万,很明显93.26万>82.71万>60万,也更好的兼顾到了实际情况。
从逆向思维角度看
用逆向思维的角度看,这不就相当于你反向办了一个房贷,贷款总额是60万,别人每个月还你4000元,需要还多久的问题吗?
我们按本金60万,贷款期限13年(12.5取13),贷款利率定为5.5%,经计算利息及还款总额如下:
等额本息
还款总额是84.12万,每年还你4.8万,需要18年还清,此时年龄已经到了78岁。
等额本金
还款总额是81.59万,每年还你4.8万,同样需要18年还清,同样已经到了78岁。
所以这种方式可能蕴含着两个逻辑:
一是通过拉长时间长达10多年的时间差,前后货币真实价值不一样了。
二是运用了一个反向房贷的逻辑,真实本金和收益的时间被拉长了。
然后还有一句最实在的话,都已经60岁了,如果真有60万也足够养老了,手里握着灵活性也大,何必折腾一圈每个月慢慢领呢!
所以如果是我,我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既不切合实际也没有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