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
一、SELECT查询
SELECT查询在数据库操作中非常重要,它包含了条件项、内连接、分组汇总(含HAVING)、排序、简单子查询(不考虑EXISTS)及一些输出选项。具体来说:
1. 条件项:用于过滤查询结果,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2. 内连接: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表,并将满足连接条件的数据行合并为单个结果行。
3. 分组汇总:使用GROUP BY对结果进行分组,并使用聚合函数(如SUM、AVG、COUNT)计算分组数据。
4. HAVING子句:用于对分组后的结果进行过滤。
5. 排序:使用ORDER BY对结果进行排序,可按单列或多列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
6. 简单子查询:在SELECT语句中嵌套的查询,用于返回满足一定条件的数据集。
7. 输出选项:包括选择输出字段、指定输出格式等。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特点
1. 数据结构化:数据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便于检索、更新和管理。
2. 数据共享性好:多个用户和应用可以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3. 冗余度低:数据库设计减少数据重复,提高数据一致性。
4. 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存储与应用程序相对独立,便于数据维护和管理。
5. DBMS统一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三、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
1. 数据库(DB):是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2. 数据库系统(DBS):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DBMS、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DBA)组成。
3. 关系模型:是一种数据模型,核心是二维表,称为关系。
4. 关系(Relation):直观上看,由行和列组成。
5. 属性(Attribute):关系中的一列。
6. 元组(Tuple):关系中的一行。
7. 候选键(Candidate Key):能够唯一标识关系中元组的属性组合。
8. 主键(Primary Key):从候选键中选定的标识元组的属性。
9. 外键(Foreign Key):一个关系中的属性,引用另一个关系的主键。
四、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一个过程,旨在设计出最优的数据库结构,包括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确保能够高效地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和管理,以满足用户需求。
五、联系类型和关系模式
联系有三种类型:1:1、1:n、m:n。根据联系类型,关系模式可以进行合并优化。
六、数据完整性约束规则
在数据库输入和存放数据时,需要满足三类数据完整性约束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规则禁止主键属性值为空;参照完整性规则确保外键在相关表中存在有效对应;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则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设定约束条件。
七、关系操作和数据类型
关系操作的核心运算包括投影、选择、连接。数据类型规定数据的取值范围、表达方式和运算种类,是数据操作和运算的基础。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字、日期/时间、货币等。在使用时,常量值需要用特定的字符串定界符界定,而逻辑值常量真为true或-1,假为false或0。
八、Access数据库
Access数据库由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这七个对象组成。其中,表是核心,用于存储数据。表由名称、记录和字段组成,其中标识字段为主键,外键则用于建立表间的联系。组是一种组织数据库对象的方式,由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组成。数据完整性可通过备份实现。在Access中,对表名、字段名和控件名等对象的命名有特定规则,例如名称长度不超过64字符,首字符不能以空格开头。
九、Access命名规则
命名规则限制名称中字符的使用和组合,避免控制字符的使用,保证数据库对象名称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总结:
Access数据库是一种流行的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型数据处理任务中。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对象和管理工具,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创建和维护个人或小型企业的数据库应用。掌握其基本概念、查询语句和数据管理规则对于进行有效的数据库操作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