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线程技术和粗粒度多线程技术
超线程技术是指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 CPU 的闲置时间,提高了 CPU 的运行效率。
超线程技术的基本概念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模拟两个逻辑内核,使得单个处理器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这种技术可以减少 CPU 的闲置时间,提高 CPU 的运行效率。
超线程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处理多个线程的过程中,多线程处理器内部的每个逻辑处理器均可以单独对中断做出响应,当第一个逻辑处理器跟踪一个软件线程时,第二个逻辑处理器也开始对另外一个软件线程进行跟踪和处理。为了避免 CPU 处理资源冲突,负责处理第二个线程的那个逻辑处理器,其使用的仅是运行第一个线程时被暂时闲置的处理单元。
超线程技术的实现前提是需要 CPU 支持、需要主板芯片组支持、需要主板 BIOS 支持、需要操作系统支持和需要应用软件支持。
超线程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进行多任务批处理工作,尽管现在支持超线程技术的软件不多,但是这符合今后软件等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后更多的软件将受益于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可以让系统有 30% 的性能提升,为超线程技术优化的软件都能够享受到超线程技术的好处。
超线程技术的缺点是因为超线程技术是对多任务处理有优势,因此当运行单线程运用软件时,超线程技术将会降低系统性能,尤其是在多线程操作系统运行单线程软件时将容易出现此问题。
超标量技术是指流水型标量处理器能达到的最高性能是每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流水型标量处理器的性能限制取决于每个时钟周期,能够从一个流水阶段进入到下一个流水阶段的指令数目。为了增加处理器的吞吐量,需要每拍有多条指令从一个流水阶段进入下一个流水阶段。
超标量技术的实现是通过流水线技术实现指令之间重叠,通过多发射或超长指令字技术实现空间重复,以及通过乱序执行技术充分发挥流水线效率。超标量技术也使用微处理器硬件开发指令级和数据级并行性,其中指令级并行性包括通过流水线技术实现指令之间重叠,通过多发射或超长指令字技术实现空间重复,以及通过乱序执行技术充分发挥流水线效率。数据级并行性主要使一条指令完成对不同数据的多个相同操作,主要包括向量处理技术以及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技术。
粗粒度多线程技术的概念是指并行任务的实际工作量。实现出色并行性能的关键是选择适合应用的粒度,使得并行任务能够充分发挥其性能。
粗粒度多线程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处理器的吞吐量,减少处理器的闲置时间,提高处理器的运行效率。粗粒度多线程技术的缺点是需要选择合适的粒度,否则可能会降低处理器的性能。
超线程技术和粗粒度多线程技术都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技术,都是通过并行处理来实现的。超线程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多任务批处理工作,而粗粒度多线程技术可以提高处理器的吞吐量,减少处理器的闲置时间,提高处理器的运行效率。但是,这两种技术都需要选择合适的粒度,否则可能会降低处理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