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解决交通领域内的非线性问题,其中前向型神经网络特别适合对交通流的预测。由于神经网络在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度等方面不断的提高,把神经网络用于建设智能交通体系成为了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在交通流预测领域里很有潜力的一种模型。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动态预测模型,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网络(RBF)建立了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和预测模型评价指标
城市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关键任务,旨在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从而优化交通管理,减少拥堵,提高道路效率。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非线性模型,尤其适用于处理交通流这类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神经网络,特别是前向型神经网络,如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网络(RBF),来建立交通流量的动态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全称为误差反向传播网络,由Rumelhart、MeClelland等人在1980年代提出。这种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成,其中隐藏层神经元与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完全连接,而同一层的神经元间没有连接。BP网络的学习过程包括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阶段,通过不断调整权重来最小化输出误差,从而提高预测准确性。BP网络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可能会面临收敛速度慢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RBF神经网络被引入。RBF网络采用径向基函数作为隐藏层的激活函数,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进行非线性映射。与BP网络相比,RBF网络的学习过程更为高效,因为它在输出层对可调参数的映射是线性的,这有助于避免局部极小点,加速收敛。RBF网络通常由输入层、单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隐藏层的神经元与输入层全连接,而输出层到隐藏层的映射是线性的。
在构建交通流量预测模型时,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比例缩放法,以确保数据在同一尺度上,提高模型训练效果。模型的输入通常是当前及过去一段时间的交通流量数据,输出则是预测的未来流量。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生成预测值,并使用误差指标,如相对误差、均绝对相对误差和最大绝对相对误差,以及拟合度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在实验部分,作者使用了包含24个节点和76条有向路段的路网,构建了10天的交通流量数据库,并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仿真结果显示,BP网络和RBF网络都能有效地预测交通流量,但具体性能比较并未在文本中详细给出,可能需要参考图表3、4和表1的详细数据。
神经网络,尤其是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为城市交通流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通过精确的流量预测,可以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未来的研究可能关注于改进现有模型,比如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或者探索新的数据融合策略,以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和实时性。